(共30张PPT)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P.65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P.65
风雨交加是大气剧烈运动形成的
P.65
极光是太阳风带电粒子与大气碰撞摩擦产生
P.65
龙卷风是大气的一种剧烈运动
P.65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P.66
学习目标
1
结合材料,找出大气的物质组成。
2
掌握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3
能说出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P.66
思考: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有哪些不同?他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地区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P.66
1
大气的组成
P.66
一、大气的组成
① 干洁空气
② 水汽
③ 杂质
1. 低层大气的组成:
(25km以下)
P.66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含量最多)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①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①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P.67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含量最多)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①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①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P.67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含量最多)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①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①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P.67
大气污染物
P.67
冰川,南北极的特产,远远望去,就像地球的“白帽子”,给地球增加了巨大的美感。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北极冰川数量正急剧减少,其速度令人咂舌。
科学家预测在20年时间内,北极冰川将在炎热夏季完全消失,地球会失去“白帽子”,北极熊将难有立足之地。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P.67
臭氧空洞
地球大气上空 臭氧层 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10年4%的速度递减,在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形成所谓臭氧层空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的冰箱、冰柜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商品名称为氟里昂),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
P.67
P.67
大气的
垂直分层
2
P.68
P.68
1. 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 分层
(1)对流层(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P.68
(1)对流层(大气圈最底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特点: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气体热胀冷缩)
P.68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并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P.68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思考:
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一致吗?为什么?
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1.低纬17~18km;
2.中纬10-12千米;
3.高纬8-9km。
原因: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到的高度就高。
P.68
(2)平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原因: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特点:
2.以平流运动为主。
原因:平流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平稳。
P.69
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1.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2.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P.69
(3)高层大气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特点:
①60-500km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②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大气稀薄。
③随海拔升高,温度先降低再升高。
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能被太阳活动干扰)
P.70
拓展延伸——气温垂直递减率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在①情况下,曲线陡。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较快。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在②情况下,曲线缓。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较慢。大气对流运动较弱。
P.71
拓展延伸——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特殊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对流层中,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3)逆温的影响:
a.出现多雾天气。
b.加剧大气污染。
c.对航空造成影响。
P.71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2)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
A. 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D
P.71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3)~(4)题。
(3).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D
A
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