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1:16:54

文档简介

杨村第四中学2022一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训练
语文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眭步(gul)
须臾(y)
蚊龙(Jiao)
金石可镂(1u)
B.老聃(dan)
句读(dou)
譬如(b1)
六艺经传(zhuan)
C.青衿(In)
吐哺(6)
契阔(qia)
呦呦鹿鸣(you)

D.羁鸟(j江)
守拙(zhuo)
樊笼(fn)
吸吸远人村(a1)
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刻溪(shdn
魂悸(1)
渌水荡漾(1a)
殷岩泉(yIn)
B.瀛洲y1ng)
凳装(如)
旬然中开hong)
潦倒(1io)
C,
樯槽(qing)
酹(1èi)
羽扇纶巾(guan)
憔悴(qi6o)
D.寻觅(m1)
金戈(g)
舞榭歌台(xi)
慷慨(kǎ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猿啸.薛房石扉繁霜鬓
B.层顺列缺丘栾
潇潇下
C.倚石青瞑
魂悸谢公屐
D.渚清浩荡
崩崔
水游游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赤壁凄惨悟桐雄资英发
B.销魂列缺锋火
封狼居胥
C.故垒朝磊嘉宾乍暖还寒
D.阡陌苍皇
杜康
神鸦社鼓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导者,《短歌行》是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
气魄雄伟,情调慷慨悲凉。
B.
《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
园”诗派的开创者。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社”。
D。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因诗内容广泛深刻,反映唐代社会动
荡,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农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

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大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传”是记录古
人物的传记。
C,“跬步”指极近的距离。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粜拜,即称“岳”,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谢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是蓝莱和方丈。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奥阁谈然,心念旧恩
C。或师稻,或不后
D列缺体所
8.
下列对句中通假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B,君子生非异也,普假于物也生:同“性”,性命
C,师者,所以传进受业解感也受,同“授”,敦授D,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神”,酒杯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背,取之于蓝,而背于蓝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0.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杨村第四中学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训练
语文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A项跬步(kuI):B项雕如(pl):C项契阔(q1)。
2.【C】A项渌水荡漾(I心)股岩泉(yIn):B项霓裳(nI):D项金戈(g)
3,【A】B项层巅、丘峦、萧萧下;C项青冥:D项崩摧。
4.【C】A项雄姿英发:B项烽火:D项仓皇。5,【B】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6.【B】“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7.【A】B项“萧”同“宴”;C项“不”同“否”;D项“列”同“裂”8.【B】生:同“性”,天性
9题一一14题答案:ABCBDC
9.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恐”。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硒“.
B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师学”。
C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蓝取,于蓝青”。
D被动句,“于字表被动: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故选A。
10、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水寒”。
A判断句。
B。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表被动。"学于余“即"于余学”。
C.判断句。
D.省略句,“糅(之)以为轮”。
故选B。
11.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生,无活用。
D”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故选c。
12,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同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②”鼓”,名词作动问,吹癸。
③第一个“圣”,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④“水”,名询作动词,游水,游泳。
⑤“归”,使动用法,使归。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①⑤使动用法/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回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B,
13、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的连词。B“道”,古义,(从师的)风尚:今义,道理。
C“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敏育的一个阶段。D.“没“,古今款思一致,都是没护、
疼爱”之意。故选D。
14、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学”,古义,广博、泛地学习。博学的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B“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某些学术领域有成就的人。
C”“须臾”的古义和今义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划”。
D.“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故选C.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