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LIAO XIA JIN YUAN DE TONG ZHI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授课人:XXXXXXX
时间日期:20XX.XX.XX
CONTENTS
目录
知识梳理
PART TWO
KNOWLEDGE COMB
学习目标
PART ONE
LEARNING GOALS
思考解读
PART THREE
THINK ABOUT READING
“
“
PART
ONE
LEARNING GOALS
学习目标
LEARNING GOALS
学习目标
了解辽、金、西夏、元朝政权的建立
认知辽、金、西夏、元朝政权的制度建设
目标一
目标二
“
“
PART
TWO
LIAO YU XI XIA
The Second Part
辽与西夏
辽的兴亡
916~1125年
FOUR
TWO
THREE
ONE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契丹族
与鲜卑族同源,生活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辽国
943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河南开封),登基称帝,改国号“辽”
契丹国
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
灭亡
1125年被金朝所灭
HISTORICAL MAP
历史地图
长期对峙,大部分时期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辽宋关系
燕云十六州
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四百年。
“ ”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蕃)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日南宰相、南枢密。”
一宋代余靖
内容: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
南面官负责汉人农耕事务
制度建设
特点与作用
胡汉分治,因俗而治
有利于各民族和平共处,维持辽国的长期稳定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蕃)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日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
第一则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建国
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党项族元昊
都城:兴庆府
西夏的兴亡
灭亡
时间:1227年
蒙古崛起后,为蒙古所灭亡
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制度建设
古代羌族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
西夏的兴亡和制度建设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
“
PART
THREE
The Jin Dynasty entered the Central Plains
The Three Part
金朝入主中原
金朝的兴亡
1115~1234年
FOUR
TWO
THREE
ONE
起源
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走向鼎盛
征战: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进入鼎盛
建国
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府,也称上京
衰落与灭亡
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下面材料中所述的女真族这种亦牧亦兵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对女真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金史》卷五《百官志》记载: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行政制度:猛安谋克制度
影响:节约了财政开支,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制度建设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
“
PART
FOUR
The yuan dynasty unified
The Four Part
从蒙古崛起
到元朝统一
兴起与征战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
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01
元的建立
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02
元的统一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03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元的统一
修筑驿道,设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
交通建设
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中央:中书省
行政制度
地方:行省制
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边疆管理
·巩固措施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台湾: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
唐代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行省制
行省
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
全国设行省10个
内容
腹里
中书省直接管辖
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宣政院管辖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制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特点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行省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意义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
“
PART
FIVE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Last Part
元的民族关系
KNOWLEDGE COMB
知识梳理
ONE
TWO
THREE
FOUR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蒙古民族的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
回族: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四等人制
民族政策
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特点:浓厚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
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史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明)宋濂等《元史·志第四十一》
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
职能:掌管地方军政大权。
变化:从临时到逐渐固定;行省长官由宰相兼职到地方专职。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史料二 元朝行省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史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并分析其意图。
原则:犬牙交错。
意图:加强军事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
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对辽、西夏、金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民族交融是主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与汉族共同生活、劳动,差别逐渐缩小。
经济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金人援引历史上“中原则中国”“懂礼则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这说明他们具有( )
A.“中华多元一体”意识 B.“用夷礼则夷之”意识
C.“懂礼即中国”的意识 D.“中原即中国”的意识
A【解析】金人自称中国,说明金朝认同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即华夏认同观念,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故选A项;金人自称中国,认为“懂礼则中国”,说明金人有华夏认同观念,材料没有涉及“用夷礼则夷之”意识,排除B项;“懂礼则中国”是金人援引的汉儒学说和理论,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说明他们的认识超出了“懂礼即中国”的意识,有了“中华多元一体”的意识,排除C项;“中原则中国”是金人援引的汉儒学说和理论,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说明他们的认识超出了“中原即中国”的意识,有了“中华多元一体”的意识,排除D项。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元朝各行省总揽地方事务,但行省内部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圆署会议制,行省长官受同僚协助或制约。这说明元朝( )
A.行政效率降低 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部动乱消除 D.中央权力加强
D 【解析】据所学行省制的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既统揽地方大权又受中央制约,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D项;各行省总揽地方事务,提高了行政效率而非降低,排除A项;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体系而非中央行政体系,其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C项“消除”一词表述绝对,排除。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 )
A.宋 B.辽 C.元 D.明
B【解析】根据“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可得出其反映的是辽代创立的南北面官制度,B项正确。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作“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 )
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 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
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
C【解析】“天下大治”是中原传统文化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历史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金世宗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本人被称为“小尧舜”,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故选C项。
THINK ABOUT READING
思考解读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C【解析】“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代利用行省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A、B、D三项错误。
CLASS SUMMARY
课堂总结
政权 辽 西夏 金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与宋关系
灭亡于
CLASS SUMMARY
课堂总结
政权 辽 西夏 金
时间 916~1125年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都城 上京 兴庆府 上京·中都
与宋关系 长期对峙,以和为主
灭亡于 金朝 蒙古 蒙古
CLASS SUMMARY
课堂总结
感谢你的耐心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授课人:XXXXXXXX
时间日期:20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