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21: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_________,浙江绍兴人,字豫才。1918年5月,首次用“______”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之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周树人
鲁迅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阿Q正传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字词梳理
窜 觅 跪 拗
确凿 轻捷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盔甲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段落,以及这两部分中间的过渡段。
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文段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大意。
再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第一部分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抓虫拔草
听美女蛇
雪地捕鸟
深层探究
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第一,既抓住事物特点,又符合儿童心理;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当堂训练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式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训练一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旅游胜地数不胜数:不必说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也不必说巍峨雄伟的五岳,单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就有无数的中外游客为之痴迷,流连忘返!
训练二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便轻而易举地换来了两个人对你一生的细心呵护。不必说幼时勤换屎尿布,童年时代灯下悉心教导,青年时代日夜牵挂,也不必说平日里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单是父母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讨得一点糊口养命钱,便全数付与了子女,人世间难道还有比为人父母更亏本的买卖了吗?
深层探究(三)
再读3-6自然段,思考:
“美女蛇的故事”在记叙顺序中属于哪种顺序?写“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知识积累
定义 作用
顺叙 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条理清晰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充衬托
参考答案
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
再读第7自然段,思考:
作者使用了哪些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深层探究(四)
参考答案
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当堂训练
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的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
深层探究(一)
再读第二部分,思考: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
行礼拜师
问“怪哉”虫
大声读书
深层探究(二)
讨论:
文中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鲁迅对先生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寿镜吾先生是一个严肃、可亲、可敬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他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对学生的要求也并不太严,学生可以溜到书屋后园里玩耍,课上也能偷偷地“做戏”或“画画儿”。但在他看来,学生只能读经书,其他的都不能涉猎。他一人大声读书时,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活脱脱一个老夫子形象。在对这位善良的老先生的描绘中,作者充满了恭敬和眷念。
问题探究
文中“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主旨探究
思考: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系 思想感情
衬托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对比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统一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背景链接
《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奔波,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规定日记作业
模仿鲁迅描写百草园美景的方法:
从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使用准确的词语,按照一定顺序,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条理清晰地介绍生活中的一处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