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一稻济世,温暖天下,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他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用一生耕耘,为这句话写下注脚。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袁隆平的两个梦
禾下乘凉梦
源自2019年袁隆平在《人民日报》自述
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科研,经历坎坷传奇,成果造福人民,其人其事具有极强的可报道性。
新闻价值
社会效应
文化价值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通讯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写人为主,即使写事也围绕人来写),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它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关于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中人物的特点: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②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任务一:预习检查
ɡěng
yū
xiān
niè
biǎn
ruǐ
shū
dōu
jǐn
yè
任务二:整体把握
思考1、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报道讲述了袁隆平四个方面的品质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主要事迹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朗读,分析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主要事迹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挑战权威,不断创新
◎主要事迹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捍卫真理,力排众议
◎主要事迹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任务三:分析研读
任务三:分析研读
1、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任务三:分析研读
2、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两个层次。
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
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任务三:分析研读
3、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
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
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任务三:分析研读
4、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
①一个梦-----两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任务四: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一下袁隆平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用下面的格式回答。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追梦者
◎明确: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消除饥饿,让人人都能吃饱饭而不懈努力,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他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为这份“伟大的事业”燃尽最后的一滴蜡。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基层环境复杂多变,从事基层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舍小家,为大家”,替群众排忧解纷,为群众谋取最大利益,坚定信念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心间,不计较个人得失,筑牢党和国家发展的基层根基。
课后活动
风吹稻香,精神永存。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社会各界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请你结合本篇通讯报道,为袁老撰写一句纪念语。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