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5 21:21: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两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它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4.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
1.表格归纳法——通过列表总结、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识读图片法——通过《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分析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
3.故事学习法——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如蔡伦发现植物纤维这种造纸原料,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等,认识古代科学家蔡伦、张仲景和华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孜孜以求的崇高品质和科学精神。
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
(1)书写材质: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 ,或铸刻在 上面
(2)局限性:简分量很重,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使用受限。
2.发明: 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东汉宦官 改进造纸工艺,提髙了纸质,使其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4.地位: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简介: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 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
(2)成就。
①著《 》,发展了 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提出了“ ”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1)简介: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2)成就:发明“ ”,创编出了“ ”用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2.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时约3000年的史事。
4.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道教和佛教
1.道教: 末年兴起。张角创立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两者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佛教:
(1)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 ,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 。
(2)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3)传播:张骞通西域后,通过 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虢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一定的渊源。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敞布、渔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播到世界各地。
探究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有什么优势?
【例1】下面几位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司马迁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伫
解析:司马迁写有《史记》,对史学有很大的影响;张仲景和华伫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对医学有很大的影响;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下列对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时就已出现纸 D.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我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材料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被下狱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探究 华佗在医学上有什么贡献?
【例2】下列表述符合华佗的是( )。
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②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从选项组合情况来分析,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没有④。通过分析可知,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不是华佗,因此选项中有④的,都是错误答案。据此分析,只有D项才是正确答案。再从教材内容来看,①属于扁鹊的成就,②指的是张仲景,③属于华佗的发明,④指的是张仲景。这样分析,也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跟踪训练
3.有关华佗的电视纪录片中,可能涉及的是 ( )
①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发明“麻沸散” ④创编“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的复原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类别 时期 人物 主要史实 影响、评价
科技 造纸术 西汉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 改进造纸术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写成《 》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 发明“ ”;创编出“ ” 被后代医学界尊为“外科鼻祖”,民间称他为“神医”
文化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写成《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 道教 东汉 张角 创立 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张陵 创立五斗米道
佛教 公元前 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西汉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 汉明帝 派人西行求佛,修建白马寺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①《九章算术》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著作,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贾思勰,故②应排除,①③④符合题意。
C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 祖冲之 D.毕昇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B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①表述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非第一部史书,②表述错误;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③④表述正确。故此题选C项。
C
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民族因素:
(4)中外交流:
(5)历史基础:
(6)群众因素: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汉朝文化辉煌灿烂,领先世界,造福后世。
(1)列举汉朝在文化方面的成就。
(2)指出汉朝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文化。解答时要注意问题中的时间限制“汉朝”。第(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汉代的文化成就。对教材中的汉代文化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即可。注意叙述简洁,文字书写要正确。第(2)问考查汉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一般要思考这几个方面:内因,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创造等;外因,中外文化的交流等。
(1)成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华伫研制出“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司马迁写成纪传体通史《史记》。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族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等。
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酿酒技术 C.造车技术 D.火药
2.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右图人物相关的是( )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一汉高祖 C.西汉一东汉 D.战国一五代
4.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伤寒杂病论》 C.张角—太平道 D.张陵——五斗米道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访抵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
(2)根据材料一,指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集中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
1.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4.汉明帝时,因夜梦金人,遂派人出使,请来了两位印度高僧,带来了佛教万言经典,并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由材料可知,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僧人的传教 B.贫苦民众的信仰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上层统治者支持
5.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它们……
材料一
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
材料二
图2 图3
材料三 中国有四大名山俗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材料四 张角尊奉黄帝和老子,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1)图1中的造纸工艺是东汉时期哪一人物改进的?他使用的是什么原料?造出的纸有何特点?
(2)图2是成书于东汉末年的 ;图3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述了 的史事。
(3)图2、图3两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4)材料三、材料四让你想到了哪两大宗教?
(5)我国封建统治者往往采取提倡和扶植宗教的政策,分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两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它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4.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
1.表格归纳法——通过列表总结、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识读图片法——通过《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分析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
3.故事学习法——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如蔡伦发现植物纤维这种造纸原料,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等,认识古代科学家蔡伦、张仲景和华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孜孜以求的崇高品质和科学精神。
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
(1)书写材质: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 甲骨和简帛 ,或铸刻在 青铜器物 上面
(2)局限性:简分量很重,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使用受限。
2.发明: 西汉 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东汉宦官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提髙了纸质,使其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4.地位: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简介: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 临床理论体系 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医圣 ”。
(2)成就。
①著《 伤寒杂病论 》,发展了 中医学 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1)简介: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2)成就: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用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2.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帝 时约3000年的史事。
4.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文学史 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道教和佛教
1.道教: 东汉 末年兴起。张角创立 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两者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佛教:
(1)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 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 乔达摩·悉达多 。
(2)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3)传播:张骞通西域后,通过 丝绸之路 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虢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一定的渊源。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敞布、渔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播到世界各地。
探究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有什么优势?
提示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例1】下面几位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司马迁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伫
解析:司马迁写有《史记》,对史学有很大的影响;张仲景和华伫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对医学有很大的影响;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下列对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时就已出现纸 D.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我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材料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被下狱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探究 华佗在医学上有什么贡献?
提示 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例2】下列表述符合华佗的是( )。
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②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从选项组合情况来分析,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没有④。通过分析可知,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不是华佗,因此选项中有④的,都是错误答案。据此分析,只有D项才是正确答案。再从教材内容来看,①属于扁鹊的成就,②指的是张仲景,③属于华佗的发明,④指的是张仲景。这样分析,也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跟踪训练
3.有关华佗的电视纪录片中,可能涉及的是 ( )
①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发明“麻沸散” ④创编“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的复原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类别 时期 人物 主要史实 影响、评价
科技 造纸术 西汉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 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被后代医学界尊为“外科鼻祖”,民间称他为“神医”
文化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写成《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 道教 东汉 张角 创立太平道 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张陵 创立五斗米道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西汉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 汉明帝 派人西行求佛,修建白马寺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①《九章算术》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著作,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贾思勰,故②应排除,①③④符合题意。
C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 祖冲之 D.毕昇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B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①表述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非第一部史书,②表述错误;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③④表述正确。故此题选C项。
C
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政治因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封建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因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崇尚,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两汉时期,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为两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中外交流:两汉时期,中外交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活跃。
(5)历史基础:前代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两汉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上升阶梯。
(6)群众因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为两汉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条件。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汉朝文化辉煌灿烂,领先世界,造福后世。
(1)列举汉朝在文化方面的成就。
(2)指出汉朝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文化。解答时要注意问题中的时间限制“汉朝”。第(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汉代的文化成就。对教材中的汉代文化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即可。注意叙述简洁,文字书写要正确。第(2)问考查汉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一般要思考这几个方面:内因,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创造等;外因,中外文化的交流等。
(1)成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华伫研制出“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司马迁写成纪传体通史《史记》。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族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等。
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酿酒技术 C.造车技术 D.火药
2.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右图人物相关的是( )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一汉高祖 C.西汉一东汉 D.战国一五代
4.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伤寒杂病论》 C.张角—太平道 D.张陵——五斗米道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访抵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
(2)根据材料一,指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集中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
1.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4.汉明帝时,因夜梦金人,遂派人出使,请来了两位印度高僧,带来了佛教万言经典,并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由材料可知,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僧人的传教 B.贫苦民众的信仰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上层统治者支持
5.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它们……
材料一
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
材料二
图2 图3
材料三 中国有四大名山俗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材料四 张角尊奉黄帝和老子,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1)图1中的造纸工艺是东汉时期哪一人物改进的?他使用的是什么原料?造出的纸有何特点?
(2)图2是成书于东汉末年的 ;图3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述了 的史事。
(3)图2、图3两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4)材料三、材料四让你想到了哪两大宗教?
(5)我国封建统治者往往采取提倡和扶植宗教的政策,分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基础通关
1.A【解析】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用渔网等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体现了“变度为宝”的环保理念。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2.C【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该历史人物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他写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
3.A【解析】《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历史巨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A。
4.B【解析】《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
5.(1)著作:《史记》;作者:司马迁。
(2)体裁:书。
(3)贡献: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开创纪传体史书体例;成为传记文学典范。
能力提升
1.A【解析】造纸术发明后,克服了各种著作和典籍搬运不便的弊端。
2.D【解析】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B【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答案选B。
4.D【解析】由材料可知,题干强调了汉明帝的相关举措,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上层统治者支持。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并修建白马寺。故选D。
5.(1)蔡伦。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质优价廉,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2)《伤寒杂病论》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
(3)张仲景;司马迁。勤于实践、乐于探索、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
(4)佛教和道教。
(5)宗教可以麻痹人们的反抗意志,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阶级统治,所以受到他们的提倡与扶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