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5 14: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1课 辽宋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模块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角度 表现
农业 耕作制度 ↓ 经济结构 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在南方普及
南方出现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土地制度 不抑兼并,租佃制普及
经济作物 棉花种植始于宋,元朝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棉纺织业发展
手工业 制瓷业 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
矿冶业 东京居民普遍用煤做燃料;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雕版印刷发达)→文化的普及和造纸业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黄道婆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黄道婆(黄婆或黄母,1245年-1330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
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
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
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
《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2、矿冶业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宋庆历间,中国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阶段。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书
南宋临安府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首页,国家图书馆藏
商业发展
国内
海外
官方互市—榷场
民间贸易
思考:榷场有何特点和作用?
材料一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庶几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辑要稿·食货三八》
材料二
淮安行(节选)
(金)刘迎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椎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分布:沿边境线分布
增加财政收入;维护边境稳定
经营方式:官方设置
方便百姓生活;促进经济联系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镇市(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促进市场繁荣)【选必2 P55】
商业发展
国内
海外
官方互市—榷场
民间贸易—草市
一直南过去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城市:
②坊市分离被打破
①城市兴盛引人注目,市场活跃,交易频繁
③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城市
商业发展
国内
海外
官方互市—榷场
民间贸易—草市
交子
北宋“交子”产生;元朝时“钞”作为主要货币发行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货币需求量剧增
交子拓片
南宋会子拓片
推动商业
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
(宋高宗)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会要辑稿》
城市
商业发展
国内
海外
官方互市—榷场
民间贸易—草市
海外贸
易繁荣
设置市舶司
远到阿拉伯、红海
丝织品、瓷器、纸张、茶叶+香料、珠宝
交子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魏晋南北朝 南方区域开发
唐朝中叶 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北宋 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南宋 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在南方
元代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谚
户口南多人少格局定型
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三、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 南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674 63.6% 71 15.6%
南方 385 36.4% 383 84.4%
宋代官员数量分析表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史》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①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
②开辟长途海运路线。
朝代 名族子弟 中等家庭 寒族 其他
唐 53.2% 14.5% 13.8% 18.5%
五代 9.8% 26.1% 50.0% 14.1%
宋 3.2% 28.0% 46.1% 22.7%
唐宋 士族衰落,更多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1.门第观念淡化
三、社会的变化
材料: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郑樵:《通志》
思考:门第观念逐步淡化的原因是什么?
1.门第观念淡化
三、社会的变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奴婢多来自雇佣
农民与地主签约租地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郑樵:《通志》
科举制
商品经济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部曲佃客制】
魏晋南北朝盛行,唐朝犹存。称为“部曲”或者“佃客”的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要为地主耕种土地,服劳役。他们不单立户口,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不得脱籍。
【租佃制】
宋朝十分普遍。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雇佣关系
主奴关系
1.门第观念淡化
三、社会的变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松弛
奴婢多来自雇佣
农民与地主签约租地
土地买卖、典当不受官府干预,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
对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的标准,官府的限制较前代松驰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郑樵:《通志》
材料一:“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二:每户给户帖一纸,开具所佃田色步亩,四至著望,应纳租课。如将来典卖,听依系籍田法
——《宋会要辑稿·食货》
思考:政府对土地的管控政策是什么?
不受官府干预,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

新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格局
耕作技术
经济作物
边疆开发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国内、国外市场
货币
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身份趋于平等
控制相对松弛
南方文化发展
民族交融加强
政权并立到统一
小中国到大中国
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
——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榷场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