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08:10: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风暴潮
2.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A.雪灾、冻害 B.缓解酷暑和旱情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答案】1.C 2.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自然灾害的源地是西伯利亚,那么应该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锋,对我国造成影响,寒潮是冷锋的一种典型实例,C正确。台风主要是7、8月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A错误。洪涝是降水多,积水无法及时排除,B错误。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D错误。故选C。
2.题目要求选出寒潮带来的良性影响,而雪灾、冻害,农业受损是恶性影响,AC错误,缓解酷暑和旱情是台风带来的良性影响,B错误。寒潮是短时间内气温骤降,会杀死一些病虫,减少病虫害,D正确。故选D。
(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4.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
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
5.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
【答案】3.C 4.D 5.B
【解析】3.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为水灾。故C正确,A、B、D错误。
4.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A正确;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B正确;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C正确;
D.地震发生后,不可返回家中抢救财产,D 不正确。
故选D。
5.A.应急避难场所是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A错误;
B.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措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正确;
C.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是远郊区县,C错误;
D.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D错误。
(2021·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6月16日17时57分在河北承德市双桥区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较小。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7.关于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较深,对地面建筑影响小 B.提前预报,应急准备充足
C.震级较小,释放能量少 D.人口稀疏,财富密集程度低
【答案】6.A 7.C
【分析】6.根据材料信息“震源深度11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对。故选A。
7.根据材料“震源深度11千米”为浅源地震,A错;地震目前技术是不能提前预报,B错;“2.9级地震”,为微震,震级较小,释放能量少,C对;河北承德市,人口密集,D错。故选C。
【点睛】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河北《三河县志》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的记载:“忽然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三河县志》描述的现象是发生了( )
A.地震 B.台风 C.雷暴 D.旱灾
9.上述灾害发生时,下列逃生方式正确的是( )
A.高层楼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B.低层楼要立即躲入卫生间
C.室外寻找空旷地躲避,远离各类建筑物 D.高层楼用窗帘制作救生带,从窗户逃离
【答案】8.A 9.C
【分析】8.获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地底如鸣大炮”可知该现象发生于地底,则其描述的是地震,故选A。
9.地震时高层不能乘坐电梯,否则可能停电等被困在电梯内,A项错误;低楼层要立即跑出楼外,寻找空旷地躲避,还要注意远离各类建筑物,因此B项错误,C项正确;高层楼用窗帘制作救生带从窗户逃离容易摔伤,D错误。故选C。
【点睛】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11.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①应急物资准备 ②知识、技能准备 ③医疗器械准备 ④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0.A 11.C
【分析】10.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B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错误。故选A。
11.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①②④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③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减灾防灾,人人有责”。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力按以下方面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
(4)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
(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作出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应发扬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2.(2021·河北·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20年10月21日12时04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有网友拍到在地震来临前,家中的电视机弹出的预警信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地震预警系统( )
①工作原理是利用纵波、横波和电磁波速度不同的特点
②可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
③是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
④可以大幅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地震预警系统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的优势,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目的是减轻因地震造成的各项损失。而电视弹出地震预警,正是电视与地震预警系统的融合。①③正确,A正确。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目前还无法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②错误。不能大幅度减少损失,④错误。B、C、D与题不符,故选A。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更慢,只能在固体传播,破坏力更强。
13.(2021·吉林·长春十一高高一阶段练习)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盲目点燃柴火可能会有引燃易燃气体的危险,故①错。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以防吸入过多灰尘而导致窒息,故②对。大喊大叫会耗费过多的体力,故③错。要利用其他的方式来向外界传达呼救信息,故④对。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0·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19年11月14日,印尼马鲁古海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5.下列合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是( )
①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③震时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震源深度约50千米,地壳的厚度不超过33千米,A错误。地慢的位置约为地下33千米至2900千米之间,因此本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上地幔,B正确。地核的位置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软流层的位置在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左右,均不符合,CD错误。故选B。
15.健全防灾减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①正确。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可有效帮助群众了解防震减灾相关知识,从而减少伤亡,②正确。地震发生时,高层住户应走楼梯逃离,而不应乘坐电梯,③错误。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开阔地带躲避,④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6.(2021·广东省东源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材料:长江湖北段示意图,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的单位:厘米。
据材料,从河流特征角度,简析长江湖北段多洪涝的主要原因。
【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有汉江支流注入水量,汇水量大,流量大;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
【分析】本题以长江湖北段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洪涝成因,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湖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雨水补给河流,河流径流量大;由图可知,长江有汉江支流汇入,汇水量大,进一步加大该河段的流量;由图可知,长江湖北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泄洪不畅,易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点睛】
17.(2021·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是公认的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沿线部分城市建有或正在筹建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标志。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阳桐柏山,干流主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其干流上的洪泽湖已成为“悬湖”。
(1)从水系特征的角度,分析洪泽湖以上干流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建设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标志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南侧支流短小,落差大,降雨时汇水时间短;北侧支流多且长,流域面积大,降雨时来水量大;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中下游落差小,水流缓;洪泽湖为“悬湖”,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多发。
(2)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各要素具有过渡性特点,明确的界线有失科学性;自然地理要素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这导致地理分界线也在变化;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分界线有向北推移的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淮河水灾的成因及南北方地理界线标志建立的分析,考查对地理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
【详解】(1)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一般从来水量大、汇水时间短、排水不畅等角度分析。本题主要从南北侧支流长短及落差、下游排水条件等方面分析。洪泽湖以上干流河段南侧支流短小,落差大,降水集中,降雨时汇水时间短;北侧支流多且长,流域面积大,降雨时来水量大;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中下游落差小,水流缓;洪泽湖为“悬湖”,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多发。
(2)反对的理由主要从自然地理界线的过渡性、自然地理界线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角度分析。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各要素具有过渡性特点,并不是在分界线突然变化,明确的界线有失科学性;自然地理要素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这导致地理分界线也在变化;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普遍升高,该分界线有向北推移的趋势。
【点睛】
18.(2021·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越南境内湄公河流域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导致越南洪水泛滥。给当地水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图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此次越南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
(2)在这场洪灾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务艰巨,简述其原因。
(3)推测此次洪水对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
【答案】(1)湄公河上游地区异常天气带来过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靠近河流入海口 ,地势低洼,大量来水汇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灾害损失大;排涝设施 较为落后。
(3)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洪灾的成因及危害,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此次越南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包括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短时间内向下游汇集了大量的水;湄公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流速慢,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
(2)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务艰巨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原因:胡志明市靠近湄公河入海口,地势低洼,大量来水汇聚,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经济较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城市排水、防洪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排水不畅。
(3)洪水造成的危害可以从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进行概括。直接危害:冲垮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间接危害: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人畜伤亡;医疗卫生无法保障,导致瘟疫传染病的爆发;破坏了道路、供电、供气等设施,导致电力交通、能源供应中断;交通中断,商业停止,社会秩序紊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点睛】
19.(2022·河北保定·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拦沙坝(如下图)是重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以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兼有调节洪峰流量、调控泥石流规模与泥沙等功能。拦沙坝建成后,对泥石流沟道的冲淤形态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拦沙坝上游淤积、下游侵蚀。当坝库淤积体淤满坝后的空间后,拦沙坝不再具备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并存在环境风险。
(1)说明满库的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2)请针对拦沙坝满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1)沟道抬高,缺乏蓄水空间,洪峰容易漫溢,淹没周围农业用地、村庄;再次发生泥石流时,(新老)固体物质(同时)越过拦沙坝,水沙俱下,对下游沟道形成强烈冲刷,破坏河床形态。
(2)采取工程措施,锚固坝体,加筑边坝;人工清除部分淤积体,恢复坝库空间;拆除部分失去功能的拦沙坝等。
【分析】本题以拦沙坝为材料;涉及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拦沙坝满库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拦沙坝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
由材料中的图示可得,拦砂坝蓄满之后,沟道抬高,缺乏蓄水空间,洪峰容易漫溢,淹没周围农业用地、村庄,危害居民财产,生命安全,不再具有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当再次发生泥石流时,还可能导致巨石等固体物质越过拦砂坝下移,新老固体物质同时越过拦沙坝,沙石量大,水沙俱下对下游沟道造成强烈的破坏。
(2)
为了解决拦沙坝满库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工程,及时修补,锚固坝体,增强拦截能力;适度清淤,恢复坝库空间,腾出库容;拆除失去功能的坝体,防止风险发生等措施。
20.(2020·浙江·天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hPa)。
(1)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 (天气系统),并简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2)未来几日,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地气温 (上升/下降),气压 (上升/下降),出现_________天气。试从防灾角度提出乙地农业防御措施。
【答案】(1)反气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
(2)下降;上升;雨雪;加强监测预报;覆盖地膜等保温材料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判断、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过程、锋面气旋、冷锋与天气、防寒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甲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应为高气压中心,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反气旋天气系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甲处的高压系统出现在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大气收缩下沉,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形成反气旋。
(2)图中显示,乙地北部形成锋面,该锋面位于气旋向西延伸的气压槽内,该锋面应为冷锋,由北向南移动,因此未来几日,乙地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天气。该冷锋天气系统可能会给乙地带来低温冻害,为了减灾防灾,乙地应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对当地经济林木和庄稼进行覆盖地膜、挂草、熏烟等等农业保温防御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风暴潮
2.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A.雪灾、冻害 B.缓解酷暑和旱情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4.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
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
5.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
(2021·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6月16日17时57分在河北承德市双桥区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较小。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7.关于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较深,对地面建筑影响小 B.提前预报,应急准备充足
C.震级较小,释放能量少 D.人口稀疏,财富密集程度低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河北《三河县志》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的记载:“忽然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三河县志》描述的现象是发生了( )
A.地震 B.台风 C.雷暴 D.旱灾
9.上述灾害发生时,下列逃生方式正确的是( )
A.高层楼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B.低层楼要立即躲入卫生间
C.室外寻找空旷地躲避,远离各类建筑物 D.高层楼用窗帘制作救生带,从窗户逃离
(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11.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①应急物资准备 ②知识、技能准备 ③医疗器械准备 ④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1·河北·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20年10月21日12时04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有网友拍到在地震来临前,家中的电视机弹出的预警信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地震预警系统( )
①工作原理是利用纵波、横波和电磁波速度不同的特点
②可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
③是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
④可以大幅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1·吉林·长春十一高高一阶段练习)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19年11月14日,印尼马鲁古海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5.下列合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是( )
①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③震时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1·广东省东源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材料:长江湖北段示意图,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的单位:厘米。
据材料,从河流特征角度,简析长江湖北段多洪涝的主要原因。
17.(2021·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是公认的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沿线部分城市建有或正在筹建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标志。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阳桐柏山,干流主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其干流上的洪泽湖已成为“悬湖”。
(1)从水系特征的角度,分析洪泽湖以上干流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建设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标志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18.(2021·黑龙江·宾县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越南境内湄公河流域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导致越南洪水泛滥。给当地水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图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此次越南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
(2)在这场洪灾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务艰巨,简述其原因。
(3)推测此次洪水对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
19.(2022·河北保定·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拦沙坝(如下图)是重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以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兼有调节洪峰流量、调控泥石流规模与泥沙等功能。拦沙坝建成后,对泥石流沟道的冲淤形态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拦沙坝上游淤积、下游侵蚀。当坝库淤积体淤满坝后的空间后,拦沙坝不再具备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并存在环境风险。
(1)说明满库的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2)请针对拦沙坝满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020·浙江·天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hPa)。
(1)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 (天气系统),并简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2)未来几日,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地气温 (上升/下降),气压 (上升/下降),出现_________天气。试从防灾角度提出乙地农业防御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