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2.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省内有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两大农业基地,夏季易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2014年、2015年湖北省夏季气温连续偏低、高温日数持续偏少,同期,中国气候公报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凉夏。下图示意湖北省1961~1979年和1980~2015年各区域凉夏频率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北省夏季易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主要是因为(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弱
C.梅雨期偏长 D.夏季台风偏少
4.湖北省1961~1979年和1980~2015年各区域凉夏频率比较表明( )
A.平原地区凉夏最少 B.凉夏频率西部高于东部
C.气候的极端性增强 D.气候变化无明确分界线
5.凉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显著影响是( )
A.植被覆盖率减少 B.农作物品质降低
C.土壤湿度减少 D.昼夜温差变大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河南省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部少于南部 B.南部少于北部 C.分布较为均匀 D.西部多于东部
7.为减轻河南省水旱灾害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教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9.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
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20年8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 )
A.上游流速加快 B.上游含沙量增大 C.下游水质改善 D.下游水量减少
11.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由于当地( )
A.山坡陡峭 B.天气阴郁 C.植被茂密 D.交通不便
12.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 )
A.崩塌源区 B.潜在变形区 C.堆积区 D.残留体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底高出东侧平原4~8米,所以又称为“悬湖”。历史上,该地区多次洪水泛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洪泽湖兴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下图示意洪泽湖水系。
(1)分析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的原因。
(2)分别说明兴建洪泽湖入海入江水道和灌溉总渠的作用。
(3)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应怎样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和____地区。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什么?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地区。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___。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19.(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3年9月28日15时34分,巴基斯坦发生7.2级地震(如图1),震中位于北纬27.3°,东经65.6°,震源深度20千米。该地9月24日刚刚发生了7.8级地震(如图2)。
材料二、下图为巴基斯坦地震位置示意图。
(1)简析巴基斯坦地震频发的原因。
(2)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指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3)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应如何避震自救
20.(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在下图所示区域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干热风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临汾是山西省干热风灾害严重、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图中阴影部分是临汾干热风多发中心,干热风灾害最严重。
(1)说明图中阴影区域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
(2)分析图中阴影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3)简述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2.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答案】1.C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此次地质灾害是由暴雨洪水在山谷中引发的,根据发生条件判断,可能是暴雨引发山洪,然后山洪携带大量固体碎屑物(大量泥沙以及石块、泥土、植物等)流出沟谷形成破坏力极大的特殊洪流。因此推断最可能是泥石流,C正确;洪水和暴雨不属于地质灾害,AD错误;暴雨洪水不会诱发地震,B错误。故选C。
2.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其中,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短时间无法恢复,A正确;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及停工停产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危害有限,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省内有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两大农业基地,夏季易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2014年、2015年湖北省夏季气温连续偏低、高温日数持续偏少,同期,中国气候公报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凉夏。下图示意湖北省1961~1979年和1980~2015年各区域凉夏频率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北省夏季易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主要是因为(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弱
C.梅雨期偏长 D.夏季台风偏少
4.湖北省1961~1979年和1980~2015年各区域凉夏频率比较表明( )
A.平原地区凉夏最少 B.凉夏频率西部高于东部
C.气候的极端性增强 D.气候变化无明确分界线
5.凉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显著影响是( )
A.植被覆盖率减少 B.农作物品质降低
C.土壤湿度减少 D.昼夜温差变大
【答案】3.A 4.C 5.B
【解析】3.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雨带北移,此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形成“伏旱”天气,酷热难耐,A正确;湖北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风势力较强,B错误;梅雨期间多连续性阴雨天气,不会长时间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C错误;夏季是我国热带气旋的频发期,台风偏多,D错误。故选A。
4.据图分析可知:1980年之前仅鄂东南出现凉夏,且频率较低,1980年之后湖北省各区域凉夏频率都显著增加,东部高于西部,江汉平原等平原地区凉夏频率较高,AB错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凉夏发生区域反而增多,说明气候的极端性增强;20世纪80年代初是湖北省气候变化的分界线,C正确,D错误。故选C。
5.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凉夏时气温偏低,高温日数偏少,积温低,不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其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将降低,B正确。凉夏对植被覆盖率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凉夏可以使土壤湿度增加,减弱昼夜温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湖北江河湖泊众多,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天气炎热,降水少,水汽大量蒸发,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易出现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河南省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部少于南部 B.南部少于北部 C.分布较为均匀 D.西部多于东部
7.为减轻河南省水旱灾害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答案】6.B 7.D
【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河南省南北方水旱灾害的空间差异。据此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化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以喊轻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旱涝灾害,D正确;故选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应对缺水的措施,只属于应对水旱灾害的一个方面,AC错误;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可以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但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更明显,B错误,故选D。
【点睛】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教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9.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
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
【答案】8.B 9.C
【解析】8.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数量多,距离灾害发生地较近,响应时间短,A错误。地方储备库服务范围小,救助人口少,D错误,B正确。地方储备库级别低,响应灾种少,C错误。故选B。
9.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石家庄储备库面积较大,A错误。石家庄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灾害频繁,B错误。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应位于河北省中心位置,便于对周边地区进行及时快速的救援,但石家庄位置偏南,难以对河北省偏北地区展开及时救援,C正确。石家庄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交通不易拥堵,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历史地震灾害情况以及人口密度,历史灾害情况越高,人口密度越大,距离省级物资储备库越远,越应该升级为升级物资储备库。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20年8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 )
A.上游流速加快 B.上游含沙量增大 C.下游水质改善 D.下游水量减少
11.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由于当地( )
A.山坡陡峭 B.天气阴郁 C.植被茂密 D.交通不便
12.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 )
A.崩塌源区 B.潜在变形区 C.堆积区 D.残留体
【答案】10.D 11.C 12.D
【解析】10.由图可知,崩塌堆积体入河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A、B错误。由于堆积体阻塞河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由图可知,该地附近山坡植被茂盛,影响了裂隙等崩塌前兆的发现,C正确。山坡陡峭可以通过航拍等手段监测,A错误。对崩塌的监测一般采用地表变形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受天气影响小,B错误。当地邻近公路,交通便利,D错误。故选C。
12.由图可知,山体崩塌残留体前缘出现陡峭的凌空面,极易崩塌,再次造成灾害,对交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D正确。崩塌源区大部分物质已经向下运移,继续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潜在变形区移动将导致前方的残留体崩塌,间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B错误。堆积区物质移动缓慢,对交通安全威胁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山体崩塌又称之为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引发山体崩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地理因素,另一种是诱发因素,还有一种就是人为因素。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3.A 14.A 15.B
【分析】13.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旱灾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旱灾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故选A。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但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低温冻害,若冷空气势力强大,影响到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再加上华南地区农事活动较早,则会造成低温冻害。所以华南地区有时会受到低温冻的原因①②③都对,但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与题干问的自然原因不符排除③。我国的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④。所以选项A①②是正确的,故选A。
15.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要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等,所以依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相符的,故选B。
【点睛】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底高出东侧平原4~8米,所以又称为“悬湖”。历史上,该地区多次洪水泛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洪泽湖兴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下图示意洪泽湖水系。
(1)分析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的原因。
(2)分别说明兴建洪泽湖入海入江水道和灌溉总渠的作用。
(3)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应怎样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答案】(1)夏季降水集中,上游来水量大;地势低洼,入海通道少,泄洪不畅;为“悬湖”,易决堤;下游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一旦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大等。
(2)兴建入海入江通道,可以分流洪水,减轻下游地区洪涝威胁;兴建灌溉总渠为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灌溉面积。
(3)一是关注天气预报;二是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三是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
【分析】本题以洪泽湖水系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原因、措施和防御方法,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
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的原因可从水量来源、地势、悬湖和经济角度分析。洪泽湖湖区位于淮河流域,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交界处,夏季降水集中,上游来水量大;平原地形,地势低洼,受历史因素影响,入海通道少,泄洪不畅;湖底高出东部平原4~8米,为悬湖,易决堤。
(2)
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兴建入海入江通道,可以分流洪水,减轻下游地区洪涝威胁;洪泽湖湖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大兴建灌溉总渠为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灌溉面积。
(3)
防洪准备工作主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提高防洪意识、注意自身逃生技能的培训,熟悉逃生线路,在灾情发生时,做好有序撤离工作,储备逃生物资,保证灾情发生时能及时逃生。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和____地区。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什么?
【答案】(1) 东部 南部
(2)季风气候显著,夏秋季受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3)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②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 ③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制等)。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结合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区的分布可知,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2)
注意关键词“气候原因”。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夏秋季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加之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还会受台风的影响,台风也会带来丰富的台风雨,加剧了洪涝灾害。
(3)
针对洪涝灾害所采取的措施,可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角度分析作答。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加大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加固堤坝,借助堤坝提高抗洪能力。疏浚河道,增强河流的泄洪能力,或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的威胁。非工程措施如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政府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提高抗洪的应急能力。还可以加强对暴雨天气的监测预报,提高监测能力等。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66起,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地区。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___。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答案】(1)西南
(2) 四川 102
(3)华东
(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分析】本题以我国地质灾害为背景,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图文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从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云贵、川藏等西南地区。
(2)
从图中可看出,表示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是阴影所表示的直方图,可看出川的灾害点数最多,灾害点数越为102,所以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四川省。
(3)
据图可看出,表示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是阴影所表示的直方图,我国六大区中鲁、苏、浙、赣、皖、闽、沪、台等华东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4)
在不同地形区的交界处,因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山崩、泥石流、滑坡,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中南地区的省份主要是豫、鄂、湘、粤、桂、琼等省份,地形以低山丘陵与平原为主,所以中南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容易发生该类自然灾害。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3年9月28日15时34分,巴基斯坦发生7.2级地震(如图1),震中位于北纬27.3°,东经65.6°,震源深度20千米。该地9月24日刚刚发生了7.8级地震(如图2)。
材料二、下图为巴基斯坦地震位置示意图。
(1)简析巴基斯坦地震频发的原因。
(2)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指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3)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应如何避震自救
【答案】(1)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3)若在教室外,可用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若在教室内,应躲在较结实的课桌旁边或墙角处。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不要到阳台上去。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地震的原因,烈度的影响因素和自救措施,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成因,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据图可知,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频发。
(2)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可概括为“三震两地”,“三震”即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两地”即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3)
从室内和室外两个角度阐述自救措施。若在教室外,可用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最好跑到空旷的操场上。若在教室内,应躲在较结实的课桌下面或墙角处,或者躲到卫生间,震后应当有组织地快速撤离到室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点睛】
20.(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在下图所示区域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干热风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临汾是山西省干热风灾害严重、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图中阴影部分是临汾干热风多发中心,干热风灾害最严重。
(1)说明图中阴影区域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
(2)分析图中阴影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3)简述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答案】(1)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汾河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肥沃。
(2)距海较远,空气湿度较小;谷地地形,夏季风经过时,气流下沉增温。
(3)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播种期,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等。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和防御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
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主要围绕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热量、地形、水源、土壤等)条件去分析。山西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处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水源较充足。黄土深厚、土壤肥沃。
(2)
分析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位置和地形两个角度去考虑。从位置考虑,这里距海较远,降水较少,空气干燥,从地形考虑,地处谷地,夏季风经过河谷时气流下沉增温,加剧干燥。
(3)
干热风的防御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水源等方面分析;从生物措施考虑:可通过营造防护林、选择耐旱抗热的小麦优良品种等措施应对干旱,从技术层面考虑:通过调整播种期、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等措施应对干旱,从水源角度,可以给小麦补充水源,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