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日本东京的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密布生长中的蔬果,让人仿佛置身田间,这种种植模式被称为“都市农业”。其中有一家电信公司在大楼楼顶主要引进红薯种植,红薯叶大、茎平卧,是一种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该电信公司在楼顶种植红薯对大楼的影响是( )
A.破坏大楼结构 B.改善大楼质量 C.加快楼顶排水 D.降低楼顶温度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是指( )
A.绿色植物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提供食物的功能 B.自然环境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C.自然环境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D.绿色植物影响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的功能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面四题。
3.图中图例a和图例b所示的植被类型都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4.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 D.美洲大陆
5.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关于a植被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高度低,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B.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导致夏绿冬枯
C.湿季时一片葱绿,干季时一片枯黄 D.降水少,树叶缩小成针状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 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
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游客从吉林长春出发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属于(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差异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巴西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原因是该地分布有面积广大的(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12.自然带V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13.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
A.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B.气温高,生物种类多
C.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D.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
14.(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山麓和山顶的植被差异 B.山麓和山顶的地形差异
C.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差异 D.山麓和山顶的热量和水分存在差异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
(2)如果B地植被受破坏严重,图中其他地理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的关系。
(4)保护斜坡A处的土壤不被流水冲走的办法有_____。
17.(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球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湖泊系统进行了模拟,下图为模拟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示a—b阶段的湖泊系统演变,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主要原因。
(3)到d阶段后,湖泊周围大气环境特征是什么
1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甲____、A____、B____、C____。
(2)甲-A一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说明其体现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大陆腹地,勒拿河中游,有“冰城”之称。永久冻土是指陆地表面连续冰冻至少两年的任何部分。由岩石、沉积物、有机物和数量不等的冰组成。冰就像水泥一样,起着粘合剂的作用,把永久冻土粘合在一起,使其结构稳定。该地冻土发育广泛,植被类型丰富、覆盖率高。观察发现,森林冠层能截留积雪和降低风速,直接影响了林下积雪和累积和消融过程,从而间接影响该地的永久冻土层的埋藏深度。图为雅库茨克的气候柱状图,图为雅库茨克区域简图,图为雅库茨克中部植被分布示意图。
(1)试说明与西伯利亚高原与山地地区相比,雅库茨克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且覆盖率较高的原因。
(2)说明图中④地与②地相比,季节性冻土厚度的差异及原因。
(3)推测该地乔木根系发育特点及成因。
(4)从水源角度分析,多年冻土层的存在对乔木类植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日本东京的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密布生长中的蔬果,让人仿佛置身田间,这种种植模式被称为“都市农业”。其中有一家电信公司在大楼楼顶主要引进红薯种植,红薯叶大、茎平卧,是一种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该电信公司在楼顶种植红薯对大楼的影响是( )
A.破坏大楼结构 B.改善大楼质量 C.加快楼顶排水 D.降低楼顶温度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农业的影响。在大楼楼顶种植农作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对大楼的压力,但不会破坏大楼结构,同样也不会改善大楼质量,AB错误。植物能涵养水分,不利于排水,C错误。红薯的叶片大,又是平卧生长的,因此能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有很大的好处,跟不种植作物的楼顶相比,其温度有所降低,D正确。故选D。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是指( )
A.绿色植物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提供食物的功能 B.自然环境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C.自然环境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D.绿色植物影响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的功能
【答案】B
【详解】绿色植物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提供食物仅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不属于生产功能;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自然环境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自然环境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属于稳定功能;绿色植物能够促进土壤形成是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表现,不属于生产功能。据此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面四题。
3.图中图例a和图例b所示的植被类型都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4.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 D.美洲大陆
5.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关于a植被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高度低,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B.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导致夏绿冬枯
C.湿季时一片葱绿,干季时一片枯黄 D.降水少,树叶缩小成针状
【答案】3.B 4.A 5.D 6.C
【分析】3.根据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和图例a、b对应的自然景观图,可识别出所示植被类型a为热带稀树草原、b为温带草原,B正确。A、C、D与题不符。故选B。
4.意获取图例信息,读图可知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在亚欧大陆的欧洲部分、中亚部分、东亚部分,A正确。B、C、D与题不符。故选A。
5.通过前面对比两个植被景观图的特点,判断出a为热带草原,b为温带草原,因此a植被对应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热带雨林气候植被是热带雨林,排除A。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排除B。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排除C。故选D。
6.读图说明热带草原景观的特点,通过对比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景观图可知,热带草原植被高度相对较高,并散生着乔木或灌木。A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因此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C正确。夏暖冬冷、夏绿冬枯是温带草原的特征,B错。降水少,树叶缩小成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的特点,D错。故选C。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植被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并且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动物具有在南北半球定期迁徙的习惯。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 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
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7.A 8.C
【解析】7.结合材料可知,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和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①②正确。故选A。
8.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破坏水循环,导致气候异常,旱涝失调,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①正确。植被破坏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③错误。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不会产生人口急剧增加,④错误。故选C。
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游客从吉林长春出发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属于(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差异
【答案】C
【详解】游客从吉林长春出发往西到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这种更替规律表现为东西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更替,因此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旅游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是空间变化,不是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A错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自然带南北更替,与题意不符,B错误;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不是海拔高度不同导致的,因此不是山地的垂直差异,D错误。故选C。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答案】B
【详解】“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角度是指当塞北冰雪覆盖时,此时正值江南杏花盛开,说明南方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塞北所处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所以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不符合题意,A错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不符合题意,C错误。从平原到高原的变化不属于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B。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巴西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原因是该地分布有面积广大的(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C
【详解】巴西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由于热带丛林分布面积广大,适合人口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较少,这是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的原因之一,C符合题意;当地的水热状况不适合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排除ABD。故选C。
【点睛】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12.自然带V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13.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
A.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B.气温高,生物种类多
C.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D.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
【答案】12.D 13.D
【解析】12.由表格中信息,自然带V相邻两侧的自然带分别是针阔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V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针叶林,D正确。热带草原属于热带植被,与题不符,A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B错误。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与题不符,C错误。故选D。
13.根据材料信息,自然带I为热带季雨林,自然带II为常绿阔叶林,与自然带I相比,自然带I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D正确。光照时间长,强度大,以及年降水量多,变率小对蝶类种数影响小,A、C错误。自然带I海拔比自然带I高,故气温低,B错误。故选D。
14.(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C
【详解】44°50′N的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按地带性规律应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此地形成了大沙丘,故应属于非地带性规律,C项正确。
15.(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山麓和山顶的植被差异 B.山麓和山顶的地形差异
C.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差异 D.山麓和山顶的热量和水分存在差异
【答案】D
【详解】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主要是因为由山麓到山顶的海拔变化,引起气温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进而出现自然景观的差异,故D项正确。植被的差异是自然景观差异的具体表现,不是原因,A项错误;山麓和山顶同属于山地,地形没有差异,B项错误;无法确定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差异,同一座山,基岩一样,一般土壤差异也比较小,C项错误。
【点睛】影响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水分和热量条件随海拔变化,由山麓到山顶不断发生改变。
2.分异基础:水分和热量条件。水分——降水在一定的海拔达到最大;热量——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下降。
3.表现:自然带沿等高线延伸,随海拔更替。
4.典型地区:中低纬度地区。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
(2)如果B地植被受破坏严重,图中其他地理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的关系。
(4)保护斜坡A处的土壤不被流水冲走的办法有_____。
【答案】(1)地貌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2)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等。
(3)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4)恢复A处的植被,加强护坡、固坡工程等
【详解】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由图示自然地理各要素的位置可判断:①是地貌要素,②是生物要素,③是大气要素,④是水文要素,⑤是土壤要素。
(2)应从植被对气候、地表环境、水文的作用等角度分析。如果B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的蒸腾作用就会减弱,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也会下降,导致流水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植被遭到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也会受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植被减少,枯枝落叶也会减少,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减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由第(2)小题可知,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回答。生物措施主要是恢复A处的植被,工程措施包括加强护坡、固坡工程等。
17.(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球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湖泊系统进行了模拟,下图为模拟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示a—b阶段的湖泊系统演变,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主要原因。
(3)到d阶段后,湖泊周围大气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案】(1)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
(2)鱼类死亡,植物增多 原因: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3)降水减少,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
【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的演变过程
【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
(2)两图对比可知:在a—b阶段,湖泊中的鱼类死亡,而水草等植物增多。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被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3)随着湖泊消失,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丧失,该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
18.(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
【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热量
(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茂密;河网稠密;河流地貌发育。
(3)A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分析】本题以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读某科学考察队在非洲从甲地至丁地进,行考察时沿途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热带草原带,丙为热带荒漠带,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甲地至丁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2)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甲地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覆盖率高,生物量大,河流较多,且流量大,多流水作用,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3)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A位于东非高原,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A与甲地纬度相同、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大气稀薄,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甲____、A____、B____、C____。
(2)甲-A一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说明其体现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2) 纬度地带 热量
(3)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体现了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荒漠带。处在安第斯山脉东侧,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形成了荒漠景观。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带的分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体现及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图示信息,甲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位于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位于南美低纬度地区的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2)
甲→A→B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变化因纬度差异而引起,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3)
C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因为该自然带位于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且其东侧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其南北延展呈现出分布狭长的特征。
(4)
乙地虽然纬度较高,但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遇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乙地以东的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该自然带因洋流、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5)
D自然带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了焚风效应,形成了荒漠景观,因此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大陆腹地,勒拿河中游,有“冰城”之称。永久冻土是指陆地表面连续冰冻至少两年的任何部分。由岩石、沉积物、有机物和数量不等的冰组成。冰就像水泥一样,起着粘合剂的作用,把永久冻土粘合在一起,使其结构稳定。该地冻土发育广泛,植被类型丰富、覆盖率高。观察发现,森林冠层能截留积雪和降低风速,直接影响了林下积雪和累积和消融过程,从而间接影响该地的永久冻土层的埋藏深度。图为雅库茨克的气候柱状图,图为雅库茨克区域简图,图为雅库茨克中部植被分布示意图。
(1)试说明与西伯利亚高原与山地地区相比,雅库茨克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且覆盖率较高的原因。
(2)说明图中④地与②地相比,季节性冻土厚度的差异及原因。
(3)推测该地乔木根系发育特点及成因。
(4)从水源角度分析,多年冻土层的存在对乔木类植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与其他两地相比,该地地势较低,夏季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地形类型较丰富,且河流、沼泽多,植被类型更丰富。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2)④地季节性冻土厚度薄。原因:该地纬度高,气候大陆性强,冬季寒冷,④地与②地都能冻结较厚的冻土层。夏季,森林植被遮挡阳光,加之林区积雪反射阳光,林区气温低,冻土融化厚度薄;所以,④地季节性冻土较薄。
(3)根系浅,侧向(横向)根系发达。永久冻土埋藏浅,根系无法向下发展;树冠高大,对营养物质需求大,侧向根系发达可满足养分供应及稳定树体。
(4)多年冻土层的存在,减少了林区土壤水的下渗,起隔水作用,蓄积水资源;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水分融化,为森林植被提供水源。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西伯利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1)
由图可知,雅库茨克位于河谷地区,热量相对丰富;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与其他两地相比,热量条件更好,河流附近水分充足,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从材料可知该地沉积物较厚,有机质多,利于植被生长;由于地势相对较低,地下多年冻土发育,地表水难于下渗,沼泽多,植被类型丰富;该地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破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高。
(2)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④地为针叶林,②地为草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森林冠层能截留积雪和降低林下风速,直接影响林下积雪的累积和消融过程,所以④由于森林的冠层存在,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少,地温更低,加之林下风速更小,导致林下气温低,地温低,且地温的季节变化小,永冻土层之上的季节性冻土更薄,永冻土的埋藏更浅。而②为草原,植被低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夏季地温高,永冻土上的季节性冻土层夏季消融的厚度更厚。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更强,降温幅度大,地温低,地温的季节变化大。综上分析可知,④地季节性冻土厚度较薄。
(3)
由材料可知,该地多年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于乔木根系向下发育。乔木比较高大,其生长需要消耗较多营养物质且需要支撑植株,故侧向根系发达可满足养分供应,并且对高大植株也可以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4)
冻土能阻挡水分下渗,起到隔水层的作用。所以在多雨时节,富余的水分在下渗的过程中受到永冻土层的阻挡,水分难以继续向深层下渗,水分在永冻土层上部蓄积,且可能结冰。在气温较高时,多年冻土层之上的冰层融化,从而为乔木的生长提供水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