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7分钟)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欣赏图片)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油菜花,在绿波里闪光。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提前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去聆听春天的欢笑…… 定格在蒲公英盛开的草地的图片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师生交流)
2.看,这是一大片( )的草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顺
1.自学三部曲:
【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预习时所框的生字词。
(2)同桌对读,相互正音。
(3)朗读全文,挑选你觉得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词语朗读。
3.词语过关。
(1)小老师教读;老师正音。
4.全文难句展示朗读。
5.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和他的(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还写了草地会变(颜色),以及会变颜色的(原因)。
师:刚刚通读了课文,草地和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流)
6.如果让你用文中的话概括,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板书:可爱 有趣】
7.指导朗读,整体把握情感基调。
师:给这两个句子加标点,你会加……?(生答)
师:请你读出感叹的语气。(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对草地和蒲公英的赞美。你在试试(指名读)你读出了对他们的喜爱。
三、读懂读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出示学习提醒)
学习提醒——想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哪些场景让你觉得草地和蒲公英有趣?
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一)品味课文。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师:刚才你们在读书时,我边看边听,发现有些孩子读着读着就笑了,一定是读到有趣的文字了,你觉得那个场景最有趣?
1.生交流相关语句,学习“草地变色”。
师:请你来读这段话。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草地变色)所以你觉得很有趣。)
【板书:变色】
2.师:请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草地会变色,那你知道草地一天是怎样变色的吗?
(一句一交流)从“____________”这句话,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说话)出示图片
师:当一朵又一朵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从绿色的变成金色的了。(贴蒲公英图片)
(1)这是为什么呢?
草地变色的原因: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师: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拢是短暂的,但却是极美的。
(观看蒲公英视频,师配视频朗读)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师:把你们的手拿出来,这就叫张开,这就叫合上,用我们的手掌做动作感受一下蒲公英的张开和合拢。(师生一起做动作,带着动作读)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配乐,带着动作齐读)
引读:蒲公英的花瓣真神奇,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瓣真奇妙,可以张开,合上。……。
师:刚在我们班出现了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盛开又合拢的蒲公英,真美呀!现在需要考考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
5.请完成课后第二题。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早上,草地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汇报交流】师颠倒语序总结。
师:蒲公英就像一个魔术师,我发现了这个秘密,觉得这片草地太(有趣、神奇、美丽 )。这真是——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7.师生合作朗读第一、三段。(配乐)(老师读黑色字体部分,学生齐读红色字体部分)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过渡: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大家觉得会变色的草地很有趣,文中还有一个场景也会让你觉得很有趣?
(二)交流学习: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师:还有哪个场景?请你来读这段话?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师:听你的朗读就是一种享受,不仅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画面感。请你接着来说一说这一段描写的是什么?
【板书:玩耍】
(1)出示句子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2)指名读,交流:“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形容很规矩,很严肃,一点儿都不开玩笑。)
(3)我能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谁来帮助我?补充句子:考试前,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你还能用“一本正经”这个词自己说一句话吗?
(生交流)
2.从这个词,我们就能感受到弟弟和我在草地上玩得多开心。
“我一本正经地喊谢廖沙,他一回头,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指名男女生合作朗读)
3.你的心情如何?
师: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女生再读这段话,男生闭眼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师:此时,整个草地的上空飘满了蒲公英的绒毛,绒毛好像落到了弟弟的头上,又好像落在了我的手里,跟着绒毛,草地上到处是我们的欢笑声,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想一想他们还会玩什么游戏?讲讲当时的情景。(指名)
师:让我们再一次会到文本中,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兄弟俩的欢乐吧!(齐读段落)
(三)妙语连珠,学以致用
1.蒲公英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和我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一起享受快乐。出示句子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师:此时,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成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了吗?(当做人,当做朋友来爱)
师:把物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就可以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生动,接下来,我们也来变一变吧!
2.句子说一说,把下面句子中的事物当成人来写。
(1)鸟儿在树上叫。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3)小溪哗哗哗地向东流去。
师:让事物有了生命,这个句子就更加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这样拟人的修饰词手法,这会让你的作文更耐人寻味。
3.在生活中,并不起眼的蒲公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不少快乐。作者究竟是怎样发现草地的秘密呢?
(仔细观察)是的,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神奇的秘密。(完善板书)
四、读宽读深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其中一个单元目标就是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出示含羞草)
2.请认真观察这株含羞草,它是什么样子的?
(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指导交流)
3.含羞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轻轻一触碰,叶子会合拢。(观看视频)
4.身手(学生小练笔)
仔细观察含羞草的样子、颜色、形状、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样子,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5.作业,培养观察兴趣
同学们,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是不同的……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词
【学】1.自读生字词
【交】2.同桌互读
二、回顾课文
【导】课文主要写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和他的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还写了草地会为颜色,以及会变颜色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想象场景
四、随堂训练
【用】见课时作业
五、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