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4.能查找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重点】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
【教学难点】
1.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研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粗瓷大碗的图片。
过渡: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普通通的碗为什么会被收藏在博物馆呢?它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2.课件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顺
(一)字词闯关
1.自学三部曲。
2.小老师教读生字,去拼音读、小组赛读、抢读。
3.齐读多音字“还”。
4.学长学弟读词语。
5.图文结合明确词语意思。
(二)了解历史
【导】1.课件出示东北抗日联军资料,对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背景有初步感知。
2.出示赵一曼简介,大致了解赵一曼生平。
三、读懂读好
【导】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一次”与“感人”
【学】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碗?
(通过“军事博物馆”“陈列”“仅仅”“一次”“感动”等字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碗。)
2.提问:赵一曼只用过一次这个碗,它的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
【导】教师相机介绍“倒叙”的写作手法。(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送碗”与“还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送碗?(抓住“早就送给”体会赵一曼没有碗的日子很长。)
(2)小通讯员送碗时的心情如何?(抓住“一直想”“好不容易”“连忙”等词语体会小通讯员给赵一曼“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心情,这从侧面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2.学生自由默读第3~4自然段。
(1)启发思考:赵一曼面对送来的碗是什么态度呢?(拒绝)
(2)为什么赵一曼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为语言描写,赵一曼以为小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了碗送给自己,所以坚决要求退回去。这体现了赵一曼以身作则,爱护老百姓的品质。)
(3)男女生分角色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对话。
朗读指导:赵一曼的话要读出恳切和坚决的语气,小通讯员的话要读出焦急和为难的语气。
(三)“盛饭”与“倒饭”
1.学习第5~8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小通讯员的所做所想,特别是一个“该”字,说明赵一曼已经很长时间未曾吃过饱饭了,也表现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满满一碗高粱米饭”,饱含着战士对政委的爱戴。)
(2)从哪些句子、字词可以看出赵一曼关心、爱护同志?(一“倒”一“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3)为什么“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老李尊敬赵一曼,同时也满是心疼。)
(4)从这里我们知道,战士们的生活怎么样?(非常艰苦),文中还有哪里也表明战士们生活艰苦?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从侧面也衬托出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四)“急叫”与“笑说”
1.学生齐读第9~11自然段。
2.引导发现: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是先写“丢碗”,再写“丢碗”的原因。
3.指名朗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对话。
朗读指导:小通讯员的话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赵一曼的话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讲解“丢”的含义(把碗送人)。
4.从小通讯员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表现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爱护。)
5.从赵一曼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赵一曼对战争胜利的期盼,对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憧憬。)
(五)合作探究: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这个碗,它的感人之处在哪里呢?
(这个“粗瓷大碗”象征着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里具有爱护同志、关心别人、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同时也饱含战士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读宽读深
1.走近往事,了解赵一曼英雄事迹。
2.总结全文:本篇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经过,赞美了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回家后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观看电视节目、询问他人等途径更多地了解赵一曼,感受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