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特训】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特训】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5: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páo xiào xī miè shā yǎ sǎnɡ zi
zāo ɡāo liú tǎnɡ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二、选择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黧黑(lí) 困难(kùn) 飞溅(jiànɡ)
B.搀扶(cān) 胸膛(tánɡ) 淋湿(lín)
C.揪着(qiū) 吞没(mò) 寡妇(ɡuǎ)
D.祭奠(diàn) 猛然(měnɡ) 呻吟(shēn)
2.下列词语中的“当”与“势不可当”中的“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门当户对 B.安步当车 C.理当如此 D.螳臂当车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环境描写)
B.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C.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心理描
写)
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外貌描写)
4.下列关于《童年》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到外祖父去世这一时期
的童年生活。
B.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种悲剧氛围中让人无法看
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希望。
C.阿廖沙的舅舅粗野自私,曾因阿廖沙染坏了一匹布,把阿廖沙打得
失去知觉。
D.《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
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既……又……
( )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同情西蒙一家。她看到西蒙死了,( )自己受苦受累,( )让西蒙的两个孩子受罪。她真是一个( )勤劳,( )善良的人。
四、选出下列句中省略号的用法。(3分)
①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②表示语意的跳跃。
③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④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2.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3.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仿写夸张句)
教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本内容填空。(9分)
1.本单元的课文中,在灾难面前______________的村支书、生活拮据却依旧___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让我们心生敬仰,老班长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同志过草地而牺牲,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令我们崇敬。
2.《回乡偶书》一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你一定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吧,其中________(人物)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他(她)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将古诗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
2.“鬓毛衰”中“衰”的意思是( )
A.衰弱 B.衰老 C.疏落,减少
3.诗中的“客”指的是( )
A.诗人的朋友 B.诗人自己
4.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少儿图书室借书规则
一、未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交纳一定押金(退卡还款)即可借阅图书。
二、50元押金,一次可借书3册,借期30天,可续借一次,续借30天。100元押金,一次可借书6册,借期30天,可续借一次,续借30天。
三、借期期满未还,每天每册应交纳超期费0.10元。
四、借阅卡损坏或遗失,可更换或补办。
五、退还借阅卡须凭押金收据及借阅卡,先还清所借图书,再退押金。
六、本馆开放时间:星期三下午3:30-5:00;星期六、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5:00;如遇寒假、暑假,开放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8:30-下午5:00。
续借电话:6573×××× 6571××××
1.该少儿图书室借书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借书规则,如果6月1日借了书,在____月______日前就要归还,或者可以再续借______天。
3.退还借阅卡时要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10分)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选文的作者是俄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4分)
2.这间渔家小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中描写海上环境的内容,用“____”画出来。说说这一环
境描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8分)
最温暖的墙
①琼是一名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慢慢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一焐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琼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了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琼拿出纸巾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了。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掉落在草地上发出的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琼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同学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他们的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一个个美丽的舞蹈演员。
⑥琼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琼仔细一看,发现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而是被一根漂亮的管子套着。琼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管!这些纯真的孩子,把唇膏管也利用上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琼。琼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的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有诗意。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纸,在寒冬里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红红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蹊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中的“力量”一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最温暖的墙”在文中有何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30分)
题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要求:①写一个故事,可以基于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想象加工;②注意题目要在文章中得到照应;③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咆哮 熄灭 沙哑 嗓子 糟糕 流淌 汹涌澎湃
二、1.D 2.D 3.D 4.D
三、尽管 还是 不但 而且
宁可 也不 既 又
四、1.① 2.② 3.③
五、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得这样做。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孩子们都还健康,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4.示例:很安静,就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六、1.示例:大公无私 善良淳朴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唐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示例:外祖母 善良慈祥 她会给阿廖沙讲同情弱者、歌颂正义的民间故事,安抚阿廖沙敏感的心
七、少小离家老大回 笑问客从何处来
1.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2.C 3.B
4.鬓毛衰 乡音无改 客从何处来
八、1.未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7 1 30
3.押金收据 借阅卡
九、1.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2.小屋温暖而舒适。由此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3.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描写海上的环境的恶劣,间接表现了渔夫捕鱼的艰难、家庭的贫困以及勤劳的品质,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十、1.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奇怪,可疑。
2.短文主要写了教师琼的手指结了厚厚的茧,冬天经常裂口流血。同学们
发现后,就把粉笔用彩纸和唇膏管包了起来。琼第二天上课发现了不一样
的粉笔和纸上的话,非常感动。
3.示例:琼被深深感动后转过身继续在黑板上书写着。孩子们的关心和爱
护给了琼一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力量。
4.含义是孩子们用彩纸和唇膏管把粉笔包了起来,不让老师的手再受伤
害。孩子们的爱心让老师感到十分温暖。
十一、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