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内容 二年级上册《拍手歌》
教学目标 1.能用“加一加”、“换一换”、形声字构字特点等识字方法认识 “世、界”等 14个生字,会写“歌、写”等10个生字。会用部件归类法识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3.喜爱小动物,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 难点 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部件归类法识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难点:会用部件归类法识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教学2课时
教学流程 预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2):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1.借助插图,对比观察。 2.根据课题提问。 导入环节借助观察插图,简要说说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节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多形式认读,反馈正音。 ①标上小节序号。 ②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归类初识生字。 ①形声字归类 ②左右结构的字归类。 4.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6.分段抽读课文。 7.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3.归类识“棵、谢、盯、邻、”。 学习用部件归类法识字,分类呈现,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从字的音到形,甚至字义的教学,一定要稳扎稳打,这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环节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 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出示8种动物词语: “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 2.发现这三个字都有什么共同点?“隹”字。) 3.出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 4.指导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隹”是指短尾巴鸟,“鸟”是指长尾巴的鸟。 1.动笔圈画,同桌合作互读,随文识字、归类识字。 2.教师和学生合作,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3. 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理解意思,感受动物的可爱。 4.展现“隹”字的字形演变,理解带有“隹”字旁字的意义。利用部件归类法识字,效果一目了然。 此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语句的同时学习运用,进行练说,正如新课标中提出的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环节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 学生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同桌拍手互读,体会诗的节奏。 2.品读重点句子。 (1)孔雀锦鸡是伙伴 (2)天空雁群会写字。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补充交流。 学生交流感受,朗读展示。 展现锦缎、锦鸡画面,大雁南飞的景象,在比较和观察中,理解了“锦鸡”的含义、联系学习积累。
环节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 2.学生思考后交流。 3.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 1.学生观察字形。 2.交流注意事项。 3.指导书写、互评。 4.描红展示,评价。
环节六: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总结全课: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展示交流。 1.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问问学生喜欢哪个动物并说出原因,巧妙地调动了学习兴趣,很好地完成课文的总结回顾。 利用课后延伸内容,拓展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点,初步获得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环节八: 书写生字,点评反馈。 1.归类,指导用部件归类法识字。 2.通过“一看结构,二看笔画,三对照”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写字。 3.重视抓住要点进行评价。 1.梳理字形,观察分析。 2.描红仿写 ①书写姿势正确。 ②描红不露红。 ③仿字形结构笔画占位。 3.自评修改 指导、练习、点评,三位一体。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关注结构中部件书写的异同,能有效提高书写指导力。
作业评价思路 作业安排: 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读课文。 评价思路: 是否能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是否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3.是否会用部件归类法识字,是否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