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1976)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论十大关系》
1956.4.25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当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书影
论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一)良好的开端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
2.双百方针
1956.4.28
(一)良好的开端
(1)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良好的开端
3、1956年中共八大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56年
这一年新中国完成了什么工作?
①指出主要矛盾
②制定主要任务
分析国情
?
对国情认识清楚,路线正确。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影响: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良好开端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957
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党天下”、“轮流坐庄”。
“我们现在生活没有1949年的生活好,现在我们工人的工资高,但商品价格比1949年的高,物价涨得太多了,不如1949年的生活好。”
“毛主席领导好是好,再过两年有米讨;毛主席万万岁,买什么东西都站队。”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二)严重的失误
1、1957年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有少数右派妄图推翻共产党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左”的偏转
2、总路线及其实践(1958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的发展
大跃进:农业
大跃进:工业—大炼钢铁
大跃进时期钢产量变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干不干,三餐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9.1)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放卫星)
共产风
1959至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错误实质:生产关系发展超越生产力水平,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二)严重的失误
1、1957年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有少数右派妄图推翻共产党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左”的偏转
2、总路线及其实践(1958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的发展
实践 表现/特点 失误归因 危害
“大跃进” 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虚报产量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大二公 实质:一平二调)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农业生产力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三)政策的调整
1、方针和策略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结果
(1)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败的探索?从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一、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概括总结]
失误
成功
1956年
中共八大
1858年“大跃进”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国民
经济调整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1958年总路线
1957年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1964年提出“四个
现代化”目标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二、十年文革(1966-1976)
1.原因:
a.“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b.错误估计国内外形势
c.被野心家林彪、江青等利用
根本原因
文革发动打倒一切
周恩来整顿工作
66年春夏
69年4月
71年9月
72年
75年
76年9月
76年10月
67年初
一月风暴全面夺权
中共九大
林彪反革命集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逝世
邓小平整顿工作
粉碎江青集团
2.过程: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 总值 3976亿元 增加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10亿元 增加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增加8.3%
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总产值 4504亿元 增加11.9%
工业 3219亿元 增加15.1%
农业 1285亿元 增加4.6%
卞仲耘,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被红卫兵打死于校中。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无政府
状态
法 制
遭到践踏
二、十年文革(1966-1976)
3.影响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
第二届 1959——1963
第三届 1964——1965
第四届 1975年?
第五届 1978——1982
第六届 1983——1987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49——1954
第二届 1954——1959
第三届 1959——1965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3
第六届 1983——1987
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3.影响
二、十年文革(1966-1976)
国民收入损失5000亿,浪费和减收共计13000亿人民币。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总的损失,是中国前30年基建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
巨大经济损失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3.影响
二、十年文革(1966-1976)
4.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扬民主,依法治国。(最深刻教训)
(2)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3)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时代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推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2)科技和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人民日报》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时代成就
(3)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时代成就
袁隆平在从事水稻研究
袁隆平小档案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64,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73,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91,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2001,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获得“共和国勋章”
(4)教育医疗: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1.时代成就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抗疟新药青蒿素——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时代成就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1.时代成就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科技
农业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杂交水稻)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
2.时代精神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雷锋
王进喜
钱学森
焦裕禄
邓稼先
李四光
华罗庚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
3.时代意义
三、廿年激荡: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材料: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了一些错误,但我们还在三十年间取得了回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一一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问题探究: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提示:从宏观角度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指出在1949年至1979年间,虽然经历了一些严重的曲折和损失,但不论是纵向的历史比较看,还是从横向的国际比较看,新中国的成就都是主要的,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1
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
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课堂总结
发
展
趋
势
1966
1976
时间
1978
1971
1956
1958
1960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新时期
恢复
一五计划
八大二次会议
困难
调整
发展
下滑
1975
快速发展
1949
课后习题
1.1956年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B.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A
课后习题
2.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做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C
课后习题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