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2.3 峨日朵雪峰之侧(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2.3 峨日朵雪峰之侧(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6: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九死一生黄泉路,
我又来了:
骨瘦如柴,
昂起的——
还是那颗讨厌的头颅。
读完这几句诗,大家一定好奇,这个九死一生的人是谁?为什么他骨瘦如柴却依然昂起头颅。这个人就是当代诗人昌耀。
一、昌耀先生简介
昌耀(1936--2000)
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
写作背景
中国的 1962 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此刻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
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了“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军旅”“铆钉”“巨石”“血滴”“雄鹰”“雪豹”“蜘蛛”等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的张力。
借助意象,初识情感
1.起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仅”暗示了什么?
“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①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2、“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试分析这一长句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练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两句诗意在告诉读者什么?
这两句诗立即由上文“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和“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4、诗人本来“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却意外发现与“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为伴,这种强烈的反差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小结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小试牛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若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