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八) 海水的性质
(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下图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8月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是( )
A.高纬度海区水温高于低纬度海区
B.相同纬度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
C.大洋西部的水温都低于大洋东部
D.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水温最高
2.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地形 D.纬度
(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海水性质随海水深度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水层称为“海水跃层”,根据性质可分为盐度跃层、温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海水跃层对潜艇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潜艇失事。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9日布放入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1°20′N,142°11′E),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据此完成3~4题。
3.能正确表示“奋斗者”号此次布放入海处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最容易造成潜艇失事的海水跃层是( )
A.温度跃层 B.盐度跃层
C.密度跃层 D.声速跃层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5~6题。
5.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海水淡化量大
6.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表明( )
A.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从2008年12月26日开始,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起航前往亚丁湾开展护航任务。读图,回答7~8题。
7.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 )
A.亚丁湾>红海 B.亚丁湾=红海
C.亚丁湾<红海 D.无法判断
8.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后,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9.(2021·广东珠海高一期末)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出高低纬度表层海水温度相差的最大值。
(2)简述水平方向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3)概括世界海域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4)简析世界副热带海域盐度规律的形成原因。
(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读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完成10~11题。
10.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2月南北差异较大
B.8月海南周边比台湾周边低
C.2月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D.8月纬向变化幅度从南向北减小
11.关于带鱼洄游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13.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D.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14.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C.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D.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远处是浩瀚的大海,近处是广阔的滩涂,滩涂被分割成多个四四方方的区域,四周盐蒿草茂密,乍看之下黑黝黝的,宛如一块块淤泥地,实际却是盐民取之不竭的盐仓。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十分美丽。6月至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如图所示晒盐场面虽未像黄金季节时那般热火朝天,但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能看见几个盐农的身影。此时的盐场也已不像夏季时那样闷热潮湿,风景甚好,凉爽的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咸味。
材料二 世界大洋表层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变化图。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大多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相对较少,从气候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不是赤道附近,而是副热带海域的原因。
课后提升训练(八) 海水的性质
(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下图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8月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是( )
A.高纬度海区水温高于低纬度海区
B.相同纬度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
C.大洋西部的水温都低于大洋东部
D.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水温最高
2.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地形 D.纬度
1.B 2.A 解析:第1题,由题中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表层水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故高纬度海区水温低于低纬度海区,因此A错误;受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以30°N的太平洋为例,受沿岸寒流影响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水温,故C错误;海洋表层水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故赤道地区水温较副热带海区水温高,故D错误。第2题,由所学可知,南半球陆地面积少,以海洋为主,下垫面比较单一,故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影响水温分布,故等温线较弯曲。据此可知,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海水性质随海水深度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水层称为“海水跃层”,根据性质可分为盐度跃层、温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海水跃层对潜艇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潜艇失事。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9日布放入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1°20′N,142°11′E),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据此完成3~4题。
3.能正确表示“奋斗者”号此次布放入海处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最容易造成潜艇失事的海水跃层是( )
A.温度跃层 B.盐度跃层
C.密度跃层 D.声速跃层
3.A 4.C 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给出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奋斗者号下潜的地区位于热带地区,海平面的水温应该在25摄氏度上下。同时由于表层海水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在深度一千米以内(阳光能够照射到的深度)的海区,水温应该是快速下降的。更深的地区水温缓慢降低至接近0摄氏度,A正确。B、D的温度与实际相反,排除。C的表层水温在15摄氏度上下,与热带地区的水温不符,排除。第4题,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5~6题。
5.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海水淡化量大
6.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表明( )
A.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5.B 6.A 解析:第5题,从图示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海域为红海。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红海东岸是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海域较为封闭,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较少;海水淡化对该海域盐度影响很小。故B正确,A、C、D错误。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南部与印度洋相连,且印度洋盐度低于红海。从等盐度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很明显是与印度洋盐度较低的海水交换的结果,故A正确;北回归线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季节变化不大,B错误;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与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无关,C错误;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与沿岸地区人口稠密无关,D错误。故选A。
从2008年12月26日开始,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起航前往亚丁湾开展护航任务。读图,回答7~8题。
7.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 )
A.亚丁湾>红海 B.亚丁湾=红海
C.亚丁湾<红海 D.无法判断
8.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后,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7.C 8.B 解析:第7题,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此红海和亚丁湾海水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盐度不同,红海盐度大于亚丁湾,故红海的密度大于亚丁湾,故C正确,A、B、D错误。第8题,据上题可知,红海的海水密度大于亚丁湾,亚丁湾的海水盐度比红海小,由于盐度越大,浮力越大,所以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后,吃水深度减小,船体略微上浮,故B正确,A、C、D错误。
9.(2021·广东珠海高一期末)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出高低纬度表层海水温度相差的最大值。
(2)简述水平方向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3)概括世界海域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4)简析世界副热带海域盐度规律的形成原因。
答案:(1)30 ℃
(2)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3)海域温度从赤道附近向南北纬高纬度均匀递减。 海域盐度从副热带地区(南北纬20~30°附近)向高、低纬度递减。
(4)副热带地区热量丰富,多晴朗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少河流汇入等原因,海水盐度最高;由此向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汇入河流增多,盐度下降,向高纬度地区气温下降,蒸发减弱,盐度下降。
(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读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完成10~11题。
10.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2月南北差异较大
B.8月海南周边比台湾周边低
C.2月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D.8月纬向变化幅度从南向北减小
11.关于带鱼洄游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A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冬季,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A对。根据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夏季海南比台湾周边略高,B错。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C错。对比2月和8月我国近海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幅度北方地区更大,南方地区较小,由南向北增大,D错。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季,随着渤海表层温度逐渐升高,北方带鱼向北游(加之渤海海水温度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增大,渤海海域食物更为充足);秋季,渤海表层海水温度渐低,北方带鱼向黄海海域游动,所以北方带鱼春季北游,秋季南游,①正确,②错。同理,南方带鱼冬春季节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春季南方带鱼北游(东海海域南部地区水温高,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冬季南游(东海海域北部地区水温低,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③错,④正确,B对。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13.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D.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14.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C.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D.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12.A 13.D 14.C 解析:第12题,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A对。第13题,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正确,A、B、C错误。第14题,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A错误;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B错误;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C正确;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D错误。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远处是浩瀚的大海,近处是广阔的滩涂,滩涂被分割成多个四四方方的区域,四周盐蒿草茂密,乍看之下黑黝黝的,宛如一块块淤泥地,实际却是盐民取之不竭的盐仓。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十分美丽。6月至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如图所示晒盐场面虽未像黄金季节时那般热火朝天,但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能看见几个盐农的身影。此时的盐场也已不像夏季时那样闷热潮湿,风景甚好,凉爽的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咸味。
材料二 世界大洋表层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变化图。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大多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相对较少,从气候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不是赤道附近,而是副热带海域的原因。
答案:(1)海盐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了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2)降水的多少也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我国北方降水比南方少,有利于晒盐。
(3)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点: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原因:赤道地区纬度较低,蒸发旺盛,盐度较高,但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盐度并不是最高的。副热带海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蒸发强烈,降水少,故盐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