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七) 水循环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2.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期中)2021年7月20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16时至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讯、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此次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 )
A.⑥较小 B.④较大
C.③较大 D.②较小
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④增加
B.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⑤环节
C.⑥⑦是三种水循环类型共有环节
D.陆地内循环的循环水量最大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横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绿化带采用图示建设方式,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城市的旅游功能
B.缓和热岛效应
C.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D.便于行人通过
8.该道路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 )
A.地表径流增加 B.降水增加
C.水汽输送增加 D.下渗增加
(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据此完成9~10题。
9.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
10.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图1)。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图2示意鱼鳞坑剖面。
图1
图2
(1)说明鱼鳞坑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简述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在黄土高原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意义。
(2021·福建泉州质检)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据此完成12~13题。
12.最适宜借鉴并建设该韧性水系统的城市是( )
A.重庆 B.兰州 C.拉萨 D.武汉
13.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
A.公园加快了城市的泄洪速度
B.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
C.水广场增加了雨洪的蒸发量
D.绿色屋顶加快了雨水汇流下渗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5.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D.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16.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提供观赏景观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如图)。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
(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说明“水广场”在鹿特丹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在图中用箭头绘制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课后提升训练(七) 水循环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2.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2.A 解析:第1题,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B正确。植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C错误。并不能增加降水和水汽输送。故A、D错误。第2题,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观变得美观,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A正确。
(2022·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期中)2021年7月20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16时至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讯、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此次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 )
A.⑥较小 B.④较大
C.③较大 D.②较小
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④增加
B.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⑤环节
C.⑥⑦是三种水循环类型共有环节
D.陆地内循环的循环水量最大
3.C 4.A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郑州城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大,在地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大。图中③为地表径流,②为降水。第4题,“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④下渗增加;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③地表径流环节;三种水循环类型共有环节是①蒸发和②降水环节;海上内循环的循环水量最大。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D 6.A 解析:第5题,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对。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第6题,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故A对,B、C、D错。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横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绿化带采用图示建设方式,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城市的旅游功能
B.缓和热岛效应
C.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D.便于行人通过
8.该道路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 )
A.地表径流增加 B.降水增加
C.水汽输送增加 D.下渗增加
7.C 8.D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城市绿化带采用了下凹式,比两侧低,利于集水,且水流在绿化带内流动速度慢,据此找出正确选项,故C正确,A、B、D错误。第8题,根据图所示,该道路系统铺设透水人行道、下凹式绿化带等主要是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由此找出正确选项,故D正确。
(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据此完成9~10题。
9.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
10.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D 10.C 解析:第9题,通过建设湖泊湿地,能够有效滞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D正确,A、C错;建设湖泊湿地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蒸腾加大,B错。第10题,注意关键词“环境效益”,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调蓄径流,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同时,湿地公园可调节区域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②④正确,③错;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也不属于环境效益(属于经济效益),①错。
11.(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图1)。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图2示意鱼鳞坑剖面。
图1
图2
(1)说明鱼鳞坑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简述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在黄土高原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意义。
答案:(1)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分散了地表径流。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减少。
(3)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增加下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土壤肥力流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植被覆盖率。
(2021·福建泉州质检)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据此完成12~13题。
12.最适宜借鉴并建设该韧性水系统的城市是( )
A.重庆 B.兰州 C.拉萨 D.武汉
13.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
A.公园加快了城市的泄洪速度
B.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
C.水广场增加了雨洪的蒸发量
D.绿色屋顶加快了雨水汇流下渗
12.D 13.B 解析:第12题,由题意可知,韧性水系统适合降水多,易内涝的城市。重庆降水多,但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城市坡度差异大,不易内涝,A错误。兰州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B错误。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较少,C错误。武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春夏季多暴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故而最适合建设韧性水系统,D正确。第13题,公园的作用是增加下渗,而不是泄洪,A错误。开放水域能够增加雨季蓄水量,缓解城市积水,B正确。水广场能够调节城市温度,使城市温度适宜,相对降低了蒸发量,C错误。绿色屋顶的作用是调节屋内温度,绿色屋顶有防水层,避免雨水渗入屋内,而且绿色屋顶的建设,使得原本直接落在地表,然后再下渗的雨水,现在要经过绿色屋顶过滤这一过程,反而减慢了雨水汇流下渗的速度,D错误。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5.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D.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16.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提供观赏景观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4.B 15.D 16.B 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应该是降水量大,容易产生内涝的地区;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B正确。第15题,该系统充分利用了雨水,增加了湖泊等湿地面积,使城市湿度增大,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水被收集重新利用,减少了城市内涝,并且荷花池、人工小溪等湿地的增加,可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海绵城市和防止路面结冰无关,D正确,A、B、C错误。第16题,图示荷花池是雨水的最终汇集地,该池塘面积广阔,是城市市中心典型的湿地系统。调节局地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均是该荷花池的附带功能,但是荷花池作为图示雨水利用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功能是增加下渗量,补充城市地下水,城市建筑、交通设施导致雨水很难补给地下水,对城市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及时利用雨水回灌地下水符合大自然的水循环规律,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以荷花池的核心功能为增加下渗量。B正确,A、C、D错误。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如图)。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
(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说明“水广场”在鹿特丹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在图中用箭头绘制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答案:(1)多暴雨、降雨量集中,地势低平,城市路面硬化导致下渗少、排水不畅。
(2)滞留洪水(或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构建城市景观,建设宜居的公共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地气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