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十) 常见地貌类型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2.与钙华梯田形成原因相似的景观是( )
A.石林 B.溶沟
C.石笋 D.石芽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2021·山东威海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某流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5~6题。
5.牛轭湖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6.下列关于牛轭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
B.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湖水更新速度快
D.湖水不再参与水循环
(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 mm,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东南风。在该县丹娘乡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山麓地带,有一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其附近河流中有江心沙洲形成,江心沙洲在河流丰水期接受水下堆积。据此完成7~8题。
7.丹娘沙丘最可能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在江心沙洲接受水下堆积期间,丹娘沙丘( )
A.因流水堆积面积增大
B.因风力堆积面积增大
C.因降水冲刷面积减小
D.因风力侵蚀面积减小
读某国海岸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
9.该地貌景观属于( )
A.海蚀崖 B.海蚀穴
C.海蚀拱桥 D.海蚀柱
10.该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洋流运动
C.海浪堆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下图表示四类地貌的速写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地貌景观类型依次是( )
A.“U”形谷、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
B.峡谷、冲积扇、风蚀蘑菇、三角洲
C.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
D.瀑布、冲积扇、水蚀崖、三角洲
12.对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②景观多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③景观多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D.④景观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13.(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在人工制造遇到困难后,天文学家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
(1)列举“大窝凼”地区地表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2)简述选址“大窝凼”作为建造基地的优势。
(3)结合图文信息简述“大窝凼”地区的地貌特征。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实验过程中( )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地越多
D.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地越远
15.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16.该模型模拟的河段主要为( )
A.河流的上游,常见“V”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河流中下游,以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17.(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河宁蒙段始于宁夏中卫市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主要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该区黄土沉积深厚、河道横向摆动幅度较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区域考察,被老牛湾的独特地貌所吸引。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黄河从这里入晋,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
黄河宁蒙段
老牛湾景观图
(1)比较甲乙两处河岸形成的外力作用。
(2)分析黄河宁蒙段河道横向摆动幅度大的原因。
课后提升训练(十) 常见地貌类型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2.与钙华梯田形成原因相似的景观是( )
A.石林 B.溶沟
C.石笋 D.石芽
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而洞中的碳酸钙的“钙华梯田”属于石灰岩的组成部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所以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钙华梯田”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石笋,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石笋形如竹笋出土,自下向上生长。石林、溶沟、石芽是地表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3.D 4.D 解析:第3题,图示反映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故选D。第4题,喀斯特地貌主要由于石灰岩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选D。
(2021·山东威海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某流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5~6题。
5.牛轭湖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6.下列关于牛轭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
B.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湖水更新速度快
D.湖水不再参与水循环
5.B 6.B 解析:第5题,第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第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弯取直;第三阶段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③①②。B正确。第6题,牛轭湖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对。牛轭湖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A错。牛轭湖湖水更新速度慢,C错。牛轭湖湖水参与水循环, D错。
(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 mm,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东南风。在该县丹娘乡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山麓地带,有一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其附近河流中有江心沙洲形成,江心沙洲在河流丰水期接受水下堆积。据此完成7~8题。
7.丹娘沙丘最可能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在江心沙洲接受水下堆积期间,丹娘沙丘( )
A.因流水堆积面积增大
B.因风力堆积面积增大
C.因降水冲刷面积减小
D.因风力侵蚀面积减小
7.B 8.C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丹娘沙丘是冬春季节由东南风搬运江心沙洲的沙尘物质,遇到河岸山脉的阻挡,堆积形成。乙处位于山脉的东南侧,其东南部的江心位置发育了江心沙洲,因此具备形成沙丘的条件,B正确。其他三处不具备形成沙丘的条件。第8题,江心沙洲接受水下堆积期间,为夏秋季节,处于雨季,丹娘沙丘接受流水的侵蚀作用,面积变小,C正确,B、D错误。江心沙洲是由于风力堆积形成,A错误。
读某国海岸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
9.该地貌景观属于( )
A.海蚀崖 B.海蚀穴
C.海蚀拱桥 D.海蚀柱
10.该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洋流运动
C.海浪堆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9.C 10.A 解析:第9题,图示地貌景观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拱桥。因此C正确,故选C。第10题,海蚀拱桥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一种地貌,因此A正确,故选A。
下图表示四类地貌的速写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地貌景观类型依次是( )
A.“U”形谷、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
B.峡谷、冲积扇、风蚀蘑菇、三角洲
C.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
D.瀑布、冲积扇、水蚀崖、三角洲
12.对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②景观多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③景观多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D.④景观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11.C 12.D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峡谷,②为三角洲,③为风蚀蘑菇,④为新月形沙丘,C正确,A、B、D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多位于河流中上游;②为三角洲,多位于河流入海口;③为风蚀蘑菇,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④为沙丘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A、B、C错误。
13.(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在人工制造遇到困难后,天文学家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
(1)列举“大窝凼”地区地表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2)简述选址“大窝凼”作为建造基地的优势。
(3)结合图文信息简述“大窝凼”地区的地貌特征。
答案:(1)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石芽等。
(2)天然坑穴,可直接利用,减少工程量;底部呈漏斗状,多裂隙,和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地处深山,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3)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大;奇峰林立,喀斯特地貌广布等。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实验过程中( )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地越多
D.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地越远
15.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16.该模型模拟的河段主要为( )
A.河流的上游,常见“V”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河流中下游,以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14.C 15.D 16.C 解析:第14题,河流的水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实验过程中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堆积;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地越多,被搬运地越远,C项正确。第15题,河流在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为凹岸,水流快,侵蚀、搬运沙粒;甲、丁为凸岸,流速慢,沉积沙粒,D项正确。第16题,图示实验模拟的河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宜建河港;甲、丁为凸岸,流速慢,沉积沙粒,适宜建聚落,C项正确。
17.(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河宁蒙段始于宁夏中卫市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主要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该区黄土沉积深厚、河道横向摆动幅度较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区域考察,被老牛湾的独特地貌所吸引。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黄河从这里入晋,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
黄河宁蒙段
老牛湾景观图
(1)比较甲乙两处河岸形成的外力作用。
(2)分析黄河宁蒙段河道横向摆动幅度大的原因。
答案:(1)甲处:流水侵蚀作用;乙处:流水沉积作用。
(2)地势平坦;河岸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发生侧蚀);河流的流量大,侵蚀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