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8 21:40:20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4 春江花月夜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潋滟(yàn)    芳甸(tián)
青枫浦(pǔ) 潸然泪下(shān)
B.皎洁(jiǎo) 沙汀(dīng)
扁舟子(piān) 白头偕老(xié)
C.雪霰(xiàn) 江畔(pàn)
捣衣砧(zhēn) 萍水相逢(píng)
D.拂拭(fó) 碣石(jié)[来源:学+科+网]
妆镜台(zhuāng) 鱼龙潜跃(yuè)
解析:A项,“甸”应读“diàn”;B项,“汀”应读“tīng”;D项,“拂”应读“fú”。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扼腕  委宛  惋惜  宛转悠扬
B.碣石  遏制  渴望  怒不可遏
C.交付  符合  师傅  心弛神往
D.决策  秘诀  决别  绝处逢生
解析:A项,“委宛”应为“委婉”;C项,“心弛神往”应为“心驰神往”;D项,“决别”应为“诀别”。
答案:B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C.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
D.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波纹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A项,“滟滟”意为“波光荡漾的样子”。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A项,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A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元)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妲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1)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除了“广寒宫”“妲娥”以外还有   、   也是称代月亮。曲中的“白雪”指代      。?
(2)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解析:(1)对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筛选即可。解答“白雪”的指代意义时可以联系“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词语。
(2)判断手法时要注意景和情的关系,还要注意其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分析感情时要抓住曲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对”“你团圆我却如何”等。
答案:(1)蟾 镜 (古代楚国)高雅的乐曲
(2)(1)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出一种即可)。(2)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独,抒发了身世飘零,不得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代答闺梦还[来源:Z#xx#k.Com]
(唐)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1)该题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诗的前两句”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通过“关塞”二字可知,与戍守边疆有关,以此来说因为戍守边疆,年轻的丈夫要与妻子分离,而妻子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场景凄清动人。
(2)诗人的情感是诗歌考查的重点,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总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此外,诗人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彩的事物来抒情;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
答案:(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清动人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2)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语言运用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8.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解析:此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秋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的魅力,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因此,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同时,“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
答案: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想起了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月把一片片皎洁的银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她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想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利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月圆之夜,思念和团圆是紧紧相连的。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
课时训练5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宣泄  寒暄  渲染  喧宾夺主
B.门扉  徘徊  悱恻  文采斐然
C.青冥  沧溟  薄暝  死不瞑目
D.谛听  孝悌  啼哭  涕泗横流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xuān,xuān,xuàn,xuān;B项,读音依次为:fēi,pái,fěi,fěi;C项,均读míng;D项,读音依次为:dì,tì,tí,tì。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栖息  寂廖  瀛洲  熊咆龙吟
B.木屐  山崖  恍惚  催眉折腰
C.鸾凤  干坼  戎马  皓腕凝雪
D.虹霓  山巅  荡漾  当炉卖酒
解析:A项,“廖”应为“寥”;B项,“催”应为“摧”;D项,“炉”应为“垆”。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渔梁渡头争渡喧    喧:吵闹
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幽怨的人
B.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云青青兮欲雨 青青:深绿色[来源:学科网ZXXK]
C.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
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D.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当
还乡须断肠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解析:A项,“幽人”指隐居者,诗人自指;B项,“青青”意为“黑沉沉的”;C项,“字”指书信。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B.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最灿烂的一颗明珠。
C.总之,古代诗歌的赏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只要多读、多背一些诗歌,掌握一些赏析方法,就基本上能够较为准确地赏析诗歌了。
D.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外化。
解析:A项,错承主语,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李白”;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一颗最灿烂的明珠”;D项,不合逻辑,“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答案:C
二、延伸阅读[来源:学科网]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来源:学科网ZXXK]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来源:学+科+网Z+X+X+K]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达效果。
(2)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解析:(1)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首先要答出表现的人物的特点,因为“始”字的主语是人物。然后分析这个字对整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解答时一要找出诗歌中能够表明诗人观点态度的意象,二要结合注释,三要知人论世。
答案:(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
(2)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钟声,隐逸之情渐生。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题。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1)从“天涯”可知抒情主人公远离故乡和亲人,“月”是表思念之物,结合题目“梦江南”判断,此“恨”应为“思念而不得之怅恨”。
(2)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词中没有直接写人物,所以人物的形象只能从人物观景所感而得。第三句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第四句又从“空”字可知,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自怜。
(3)赏析题本着“名词术语”加“分析”的原则完成。结句为写景句,故术语为“借景抒情”,在此基础上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结句意象为“摇曳”的“碧云”,“不宁”之意蕴含其中,在分析景物的基础上明确情感。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来源:学科网ZXXK]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文意畅通,语句连贯。
什么才能让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片刻呢?什么才能让起起落落的心情安宁一下呢?我走进了古典诗词的花园,在奇花异卉间找寻答案。
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那颗雄心,还是“一览众山小”的那片壮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苦求索,还是①        ?是让游子“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美酒,还是②        ??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语段的格调,要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答案,还要吻合语段的主题,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
答案: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痴思念 ②让恋人“脉脉不得语”的清浅银河
8.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解析: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点,要有对动作的描绘和月下景色的描绘。
答案: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课时训练6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拮据  秸秆  诘难  结晶体  佶屈聱牙
B.踉跄  粮饷  阆苑  铁榔头  书声琅琅
C.旖旎  欹斜  涟漪  牛犄角  倚马可待
D.朝暾  棺椁  淳朴  大石墩  谆谆教诲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jié,jiē,jié,jié,jí;B项,读音依次为:liàng,liáng,làng,láng,láng;C项,读音依次为:yǐ,qī,yī,jī,yǐ;D项,读音依次为:tūn,guǒ,chún,dūn,zhū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追溯  惊世骇俗  欢跃  拾人牙慧
B.诙谐  计日程功  藜民  清风夜唳
C.故园  成群结队  摩写  临渊羡鱼
D.聒噪  豆蔻年华  弭望  时过境迁
解析:B项,“藜”应为“黎”;C项,“摩”应为“摹”;D项,“弭”应为“弥”。
答案:A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樯独夜舟    危:高
漠漠水田飞白鹭 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B.官应老病休 应:应该
阴阴夏木啭黄鹂 阴阴:幽暗的样子
C.煮芹烧笋饷春耕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杜郎俊赏 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D.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予怀怆然 怆然:悲伤的样子
解析:B项,“应”意为“认为是、是”。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      ,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来源:学。科。网]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⑥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⑤①⑥④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应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同时,结合语句结构的对应。
答案:A
二、延伸阅读[来源:学科网]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来源:学*科*网Z*X*X*K]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来源:学。科。网]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找出并简析。
解析:(1)颔联以水光山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墨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2)颈联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漂动,实则写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动,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1)注释交代了写作背景;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独自”“黄叶”“沉思往事”等传达出了词人的心情。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2)“当时”“寻常”,由此说明“现在”想来就是“不寻常”的。据此,可以判断句子的深意。
答案:(1)词的上片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词人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词人的亡妻之痛。
三、语言运用
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来源:Zxxk.Com]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解析:仿写该题所给的例句,要注意拟人修辞、象征寓意、句式结构等方面。
答案:(1)桃花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
枫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2)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
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第(1)~(2)题。
希望当不遥远……
(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解析:应注意描述具体生动,要抓住人物表情动作的主要特征,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答案:漫画的题目是“希望当不遥远……”,画面上一个学生背着书包奋力挣脱了高考户籍的锁链,举着“异地高考”的通行证向城墙上的父母冲去;而此时的父母,笑逐颜开,迫不及待地向孩子伸出了双臂。
(2)请准确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解析:可联系当前的形势,揭示社会对异地高考这一问题的关心。
答案:这则漫画揭示了人们对异地高考能够尽快得以实施的期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