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5 17: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新课导入
课堂小结
01
03
02
04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05
06
学习目标
1.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2.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
3.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
新课导入
祖冲之山
祖冲之星
温故知新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221年-263年魏灭蜀
229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归晋



266年-316年 280年西晋统一
两 晋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317年-420年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420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383年淝水之战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439年-581年
温故知新
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
文化
繁荣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
新课讲解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新课讲解
贾思勰,山东益都人
贾思勰在种植农作物
新课讲解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材料分析: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新课讲解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新课讲解
农谚展台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
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九月无霜地也寒。
新课讲解
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新课讲解
二: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0-500年)字文远,今河北人,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祖冲之
新课讲解
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其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领域,只要涉及到圆问题,都要用到。
圆周率的概念:
新课讲解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
西汉 刘 歆 3.1547
东汉 张 衡 3.16
曹魏 刘 徽 3.14
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
“割圆术”
新课讲解
刘徽的“割圆术”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割
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
与圆合体而无
所失矣。”
新课讲解
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算筹”
新课讲解
除了圆周率,祖冲之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课讲解
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制定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还很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新课讲解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新课讲解
1.书法艺术的形成条件、时间、成就和地位:
形成条件:
(1)汉代造纸术的发明
(2)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形成时间: 东汉
新课讲解
书法艺术的成就:
曹魏:锺繇和胡昭是书法名家,他们都擅长行、草、
隶书,并形成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为绝世
之作。
西晋:设置书博士,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代表作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被尊为“书圣” 。
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
新课讲解
书法艺术的地位(评价):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王羲之
新课讲解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根据图片说说他的字有什么特点?
端秀清新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新课讲解
《兰亭序》摹本
天下第一行书
新课讲解
《兰亭序》摹本 局部
新课讲解
《龙门二十品》
北朝书法艺术 -魏碑体 :苍劲厚重,粗狂雄浑
新课讲解
南北朝——张黑女墓志铭  
新课讲解
2.绘画艺术发展的背景、特点、和成就:
背景:
佛教盛行,山水诗增多。
特点:
宗教画占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
成就: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新课讲解
三绝:
才绝、
画绝、
痴绝
新课讲解
《女史箴图》(摹本 局部)
新课讲解
这是相传我国东晋的优秀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由唐人描摹的《女史箴图》。它长25厘米,宽349.5厘米。图中所示的是该摹本的局部。《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新课讲解
洛神赋图
新课讲解
《洛神赋图》局部
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徜徉于水面,“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情脉脉,仪态万千。
新课讲解
《洛神赋图》(摹本 局部)
新课讲解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魏国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卷。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浪漫故事。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含情脉脉,仪态万千。这位美丽非凡的仙女,据说正是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暮想的恋人甄氏的化身。
新课讲解
3.雕塑艺术发展的背景、特点、和成就:
背景: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
些地方上的山崖上,开凿了很多石窟。
特点(评价):
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
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成就: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新课讲解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
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新课讲解
云冈石窟
新课讲解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北朝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青州石刻
课堂小结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人物 朝代 称谓 著作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
介绍…
强调…
提倡…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课堂小结
祖冲之和圆周率
人物 朝 代 称谓
祖冲之
南 北 朝
数学家 天文学家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
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此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测算一年时间
制造千里船、水碓磨
与其子著《缀术》
成 就 及 地 位
数学
天文
机械
课堂小结
人物 朝代 称 谓 领 域 代表作 特点
王羲之 东晋 书圣 书法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 东晋 绘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①绘画题材广泛
②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与技术成就表
领域类别 代表人物 所处朝代 主要成就
农学 贾思勰 北朝 撰写《齐民要术》
数学 祖冲之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著《缀术》
天文历法 祖冲之 南朝 著《大明历》
书法 钟繇 胡昭 曹魏 擅长行、草、隶书
学生学习书法的标准字体
王羲之 东晋 代表作《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地理学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小字)
随堂演练
1.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书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是在( )
A.战国
B.东汉以后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
B
随堂演练
2.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D
随堂演练
3.右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D.《九章算术》
4.卢汉同学写出的下列历史关联,错误的是( )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祖冲之—《九章算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司马迁—《史记》
B
B
随堂演练
巧记《魏晋南北朝文化》口诀
六朝人才辈辈出
π与缀术南朝祖
北朝齐民有要术
北魏道元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