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盛世
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
——《后汉书》
西汉汉武盛世
唐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明代嘉靖中兴
清朝前中期:康 乾 盛 世
盛世景象?
盛世阴影?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疆域的奠定
3、统治危机的初显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重点:掌握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的发展
学习难点:理解疆域的奠定及统治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2、君主专制的强化(制度的保障)
奏折制
文字狱
军机处
阅读教材83页归纳康雍亁时期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
推行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中枢秘书机构的改革。(康熙的南书房)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士
(1)奏折制
皇帝
官员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特点:迅速、机密。
结合材料分析奏折制的特点及作用?
作用:①提高了决策效率;②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跪受笔录,只供传述缮撰(撰写),而不能稍有赞画(表达意见)于其间也。 ——《清史稿》
职能: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特点:简.速.密
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并分析其影响?
(2)军机处
皇帝
内阁
办理一般性的文书
六部
吏部
军国大事
过程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加强
皇权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 清中枢机构示意图
南书房
礼部
户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7
秦
西汉
隋唐
宋
明清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中书一省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元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知识归纳:中央官制演变及趋势
(3)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
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实质是文化专制。
①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②影响: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
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3)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
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实质是文化专制。
①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②影响: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
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3、疆域的奠定
明
清
地区 措施 方式 特点
东南 台 湾
东北 黑龙 江流 域
西北 蒙古 和 新疆
西南 西 藏
1683年远征台湾,后设台湾府,
隶属于福建
打败沙俄入侵,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设盟和旗两级统治单位
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设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
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共同治理
西藏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3、疆域的奠定
战争
签订
条约
设置
机构
册封
颁布
法律
方式多样,
因地制宜,
因俗而治,
尊重各民族
宗教信仰,
优待各族
上层分子
阅读课文,总结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有哪些?方式?特点?
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乾隆时正式设立。
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但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
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又体现了西藏地方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事实
金瓶掣签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南海诸岛
西跨葱岭
巴嘞喀什池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亚
台湾及附属岛屿
南海诸岛
喜马拉雅山脉
将军辖区
理藩院
内地18省: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材料一 清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材料二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何重要意义?
①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②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民族交融,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利于中华文明之延续。
1644
1640
1689
1729
1748
1757
1776
1789
1793
清军入关
1644
《尼布楚条约》
1689
1729
1748
1757
1776
设立军机处
“一口通商”
删销焚毁书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
《权利法案》
出版《论法的精神》
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
二、盛世下的危机
世界在发生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中国在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封建统治延续(君主专制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思想专制)制、、、、
盛世危局
中西兴衰易位,势不可挡
(一)内忧——
衰乱之象的日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二、盛世下的危机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材料一: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与中国人的交往,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
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中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二)外患——中西差距拉大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潜在威胁)
二、盛世下的危机
中国王朝固守着自己的方针,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幸福的天堂,不愿意同外国打交道,不愿意自己的臣民同外国人有来往。 ——使团代表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封建政府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中国贸易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对付沿海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广州十三行
含义:
原因:
经济:政治:思想:
影响:
积极:
消极: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的敕谕 教材P81
(根本)
闭关锁国
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君主专制的强化
边疆的奠定
奏折制度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内部忧局
外部隐患
台湾
东北
蒙古
新疆
西藏
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资源危机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屡发
列强窥探
闭关锁国
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小结
盛世下的危机
前期的鼎盛
知识清单
1、清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4分)
2、奏折制的特点及作用?(3分)
3、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并分析其影响?(4分)
4、中央官制演变及趋势?(8分)
5、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有哪些?方式?特点?
6、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何重要意义?(3分)
7、盛世下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8、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6分)
针对训练
1、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解析】材料“太监都要退出……最低的人负责”反映了开会时严禁外人进入,说明军机处决策保密性强,故选C。A项材料中未体现。B、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2、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管制
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大大扩张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解析】材料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A错误;材料“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非管制。故B错误。清代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改土归流本身就在清朝统治区域内,不是扩大疆域,故D错误。
3、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B .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清朝并未禁绝一切民间贸易,故排除A。B、C项材料中未涉及。材料中“厉行海禁”和“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可以得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