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2022年同步练习卷
一 、简答题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二 、单选题
2.如图所示,早期机械唱片表面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以一定的速度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若唱片转动的速度比规定速度大,则放出的声音( )
A. 声速变大 B. 响度变大 C. 音调变高 D. 音色改变
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关于龙舟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发出声音时,则物体一定在振动,而且我们就能听到它
B. 超声波、次声波在空气中同时传播,它们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 从声学角度来看,“引吭高歌”指响度大,“曲高和寡”指音调高
D. 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5.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比较两次鼓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
6.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
A. 响度 B. 音调 C. 振幅 D. 音色
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 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 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9.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0.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11.重敲音叉,示波器显示此音叉振动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面的几个波形图能够显示轻敲同一音叉的振动波形图的是
A. B.
C. D.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答: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解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同时能确定影响声音的本质因素,知道空气柱的振动影响暖水瓶的发出的声音是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解:、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正确;
、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正确;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与频率没有关系。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
4.【答案】A;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出声音时,物体一定在振动,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它,故错误;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音,因此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正确;
、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从声学角度来看,“引吭高歌”指响度大,“曲高和寡”指音调高,故正确;
、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晶体熔化和水沸腾时,均需吸热,但温度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速度、响度与音调、热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
此题主要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7.【答案】B;
【解析】解:、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8.【答案】B;
【解析】解:、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该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
9.【答案】C;
【解析】解:锣和鼓即使它们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就能分辨出来、
故选:。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依靠的就是它们的音色。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它们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正确理解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10.【答案】A;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
此实验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条件的了解及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11.【答案】D;
【解析】解:敲击相同的音叉时,声音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重敲,音叉的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的振幅小,响度小;由图可知,图的音调、音色与题干图片相同,振幅变小,响度变小,故正确。
故选:。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波形图的认识以及影响响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