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 说“木叶”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概念相同的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面对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因为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会吟安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所以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说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言外的微妙滋味。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字静希,原籍福建闽候,1910年2月出生于北京。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夜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弛想》。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等著作。此外,林庚在楚辞、唐诗研究、明清小说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
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4、学习课文
概括每段落的中心
1.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提问)
明确: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引用的作用:引出话题
2.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提问)
明确: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3.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问)
明确:“木叶”、“落叶”、树叶”、“落木”等,其实主要是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对象。几者的主要区别关键字在木字。归纳起来就是:用落木舍“木叶”。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我们注意木字为诗人们所喜欢的原因。
小结:第一至第三段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研究对象,列举了一系列现象,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究其根源。
4.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问)
明确: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提问)
明确:“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意即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6.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问)
明确: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小结: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针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论述,找到相关的答案,即术"的两个艺术特征。
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艺术形象的领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总结:通过从上面两个的解读,希望对同学们解读相关的社科类文章有一定得帮助,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整体把握、咬文嚼字。
自我检测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时常说到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是我们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刻骨铭心的爱恋是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寻觅和守望。
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
C.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我常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D.说木叶而不说树叶,绝不是古人标新立异,因为“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含着更多的情感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
答案及解析:C
A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使用正确。
B万应锭:万能药。使用正确。
C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望文生义。
D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使用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