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课题1 金刚石、石墨 和C6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氧气是由 组成的
氢气是由 组成的
水是由 组成的
氧元素
氢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有没有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呢?
金刚石
C60
石墨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
( 化学式:C)
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经过加工后可以做装饰品———钻石
用途
玻璃刀 、 切割大理石 、钻探机钻头
玻璃刀
石墨
( 化学式:C)
物理性质
深灰色的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用途
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石墨电刷
都是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属于化学变化
碳的单质
(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
现象 红色逐渐褪去
分析 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使红色褪去
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木炭的吸附性
分析: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将水中的色素吸附。
C60
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物质用途:
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C70
C240
课堂小结
物理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强折光性的固体、硬度最大 作钻石、切割玻璃或大理石、作钻头
石 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导电性、有滑腻性 作铅笔芯、作电极、作润滑剂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
4.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 石墨 D. 焦炭 C.活性炭
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可燃性
B.都是无色固体
C.硬度都很大
D.都能导电
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原子种类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碳在生产及人类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木炭用于净水是因为( )
A.木炭具有吸附性
B.木炭化学性质稳定
C.木炭具有导电性
D.木炭的质地较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碳家族成员。请完成下列填空
(1)甲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碳家族成员,它是 。
(2)乙物质利用它质软的性质可以制作 ,具有 良好得 ,
可作干电池的电极。
(3)甲、乙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课题1 金刚石、石墨 和C6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清明上河图
为什么古代书画家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6
2
4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或失电子都不容易
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泼性又如何呢?
旧知回顾: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
点燃
氧气充足
充分燃烧
冬天,北方农村地区常在房间里燃煤、烧炭取暖,常发生中毒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
2C + O2 === 2CO
点燃
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会决定着反应的进行程度或产物的不同。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用途:
可做燃料
实验6-2: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现象:黑色固体中出现红色物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CuO + C 2Cu + CO2↑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提高温度
C + 2CuO === 2Cu + CO2↑
高温
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单质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应用1: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3C + 2Fe2O3 === 3CO2↑ + 4Fe
高温
C + CO2 === 2CO
高温
应用2: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古代墨字墨画)
2.可燃性
C + O2 === CO2
点燃
2C + O2 === 2CO
点燃
(O2充足)
(O2不充足)
3.还原性
C + 2CuO === 2Cu+CO2
高温
2Fe2O3 + 3C === 4Fe+3CO2
高温
C + CO2 === 2CO
高温
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木炭与氧化铜的颜色都是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______色,说明生成了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生成了____________。
(3)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