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5 19: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尽归司马氏
思考:
1、三国最后是被谁统一的?
2、西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
一、、
观察和思考
西晋的建立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他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讲授新课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263年
266年
司马炎
西晋
280年
完成统一
西晋
史学家经常把西晋(51年)与秦朝(15年)比较,二者有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
二者虽实现全国统一,但却都是个短命王朝。
思考:西晋统治的社会状况如何?存在哪些不好的现象?
讲授新课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1、统治腐朽
讲授新课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观察和思考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2、诸王掌握实权
讲授新课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讲授新课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晋武持刀陶俑
3、皇帝昏庸无能
晋惠帝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 力。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讲授新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氐(dī)
羯(jié)
鲜卑

西
讲授新课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讲授新课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课堂小结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课堂小结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