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字音: 响晴(xiǎng qíng) 着落(zhuo luò)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地毯(tǎn)
字形: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多音字:
济 (jǐ)济南 澄 (chénɡ)澄清 露 (lù)露水
(jì)救济 (dènɡ)澄沙 (lòu)露着
形近字:
贮(贮藏) 澄(澄澈) 响(响晴)
伫(伫立) 橙(橙子) 晌(晌午)
镶(镶嵌) 唤(唤醒) 妙(奇妙)
壤(土壤) 换(交换) 抄(抄写)
攘(攘除) 焕(焕发) 炒(炒菜)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若。
着落: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统称。
澄清: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1.作者为什么拿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等地的气候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以及“温晴”的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技巧点拨】回答本题可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对比手法作为文学作品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其作用是使作品的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答题模式是“运用对比,突出……,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第4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顺序描写小雪后的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在写景时按照从高到低,即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并且讲究用词的凝练,写树尖儿之雪用“顶”,写山尖之雪用“镶”,写山坡之雪用“穿”,写山腰之薄雪在日暮中的色彩用“粉”。段末又是从时间的角度写傍晚的山景,从白天写到晚上,增强了时空的纵深感,更进一步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无时无刻不是美的。
【技巧点拨】回答本题可运用景物描写顺序判断法。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回答此类题时应首先考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外向里、由上到下等顺序,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证明。
3.第5段为什么用两个“卧”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的“一个老城……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好像……一个小摇篮里”相照应,这样写使文章前后一致,有一种和谐美。“卧”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雪的情态,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适的气氛。
4.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文章第1段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2.善用修辞,情景交融。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生动贴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把“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比喻成“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蓝汪汪的天空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了羞的少女,秀美动人;“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这些都表现出济南的冬天动人的山水景色及孕育着的无限生机。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参考答案】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描述示例:济南三面环山,就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特殊地形使得济南的冬天比较温暖。济南的山在下过小雪后,景色非常美妙,犹如穿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特别是快日落的时候,在夕阳的斜照下,雪色异常娇美。济南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而冒着点儿热气,水藻在澄清的河水中更显碧绿。
【技巧点拨】概括景物的特点要从描写文字中找出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季节什么时段的景物,再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①动静相生,虚实相衬;②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③点面结合;④俯瞰与仰视,远景与近景;⑤白描与工笔;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城市的气质。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参考答案】“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当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参考答案】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参考答案】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当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技巧点拨】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便于抒发感情,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阅读类文章考查频率很高的考点。
考查形式:①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③简析或体会某句(或某段)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①是什么,即判断是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表达了什么,即分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在文中要表现什么内容。
③有什么效果,即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答题模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ⅹⅹ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参考答案】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ˇ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ˇ准保暖和。”ˇ真的,济南的人们ˇ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ˇ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ˇ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一、(2021·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_______”改成“_______”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_______。
4.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正确 B.错误
6.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二、文化积累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_______,字__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四世同堂》,话剧《_______》《龙须沟》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_______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_______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的山,突出其秀美的特点;__________,突出其淡雅。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________的特点。
三、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亮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主题为“爱你——济南的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宣传语】2021年9月6日,济南泉水节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设计导游词】济南泉水节将迎来五湖四海的观光者,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追随老舍的足迹,在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设计一段导游词。
3.【解读标志】下图是济南泉水节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构成与含义。(标志的三个相似图案颜色:上为蓝色,左下为绿色,右下为粉色。)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
B.选文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
C.文段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D.“济南是受不往大雪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丝遗憾。
2.本段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文字十分精美,如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耀下的雪后小山的色彩美,写出了小山的______________(特点)。
五、老舍《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字音: 响晴(xiǎng qíng) 着落(zhuo luò)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地毯(tǎn)
字形: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多音字:
济 (jǐ)济南 澄 (chénɡ)澄清 露 (lù)露水
(jì)救济 (dènɡ)澄沙 (lòu)露着
形近字:
贮(贮藏) 澄(澄澈) 响(响晴)
伫(伫立) 橙(橙子) 晌(晌午)
镶(镶嵌) 唤(唤醒) 妙(奇妙)
壤(土壤) 换(交换) 抄(抄写)
攘(攘除) 焕(焕发) 炒(炒菜)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若。
着落: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统称。
澄清: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1.作者为什么拿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等地的气候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以及“温晴”的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技巧点拨】回答本题可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对比手法作为文学作品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其作用是使作品的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答题模式是“运用对比,突出……,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第4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顺序描写小雪后的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在写景时按照从高到低,即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并且讲究用词的凝练,写树尖儿之雪用“顶”,写山尖之雪用“镶”,写山坡之雪用“穿”,写山腰之薄雪在日暮中的色彩用“粉”。段末又是从时间的角度写傍晚的山景,从白天写到晚上,增强了时空的纵深感,更进一步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无时无刻不是美的。
【技巧点拨】回答本题可运用景物描写顺序判断法。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回答此类题时应首先考虑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外向里、由上到下等顺序,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证明。
3.第5段为什么用两个“卧”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的“一个老城……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好像……一个小摇篮里”相照应,这样写使文章前后一致,有一种和谐美。“卧”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雪的情态,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适的气氛。
4.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文章第1段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2.善用修辞,情景交融。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生动贴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把“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比喻成“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蓝汪汪的天空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了羞的少女,秀美动人;“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这些都表现出济南的冬天动人的山水景色及孕育着的无限生机。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参考答案】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描述示例:济南三面环山,就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特殊地形使得济南的冬天比较温暖。济南的山在下过小雪后,景色非常美妙,犹如穿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特别是快日落的时候,在夕阳的斜照下,雪色异常娇美。济南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而冒着点儿热气,水藻在澄清的河水中更显碧绿。
【技巧点拨】概括景物的特点要从描写文字中找出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季节什么时段的景物,再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①动静相生,虚实相衬;②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③点面结合;④俯瞰与仰视,远景与近景;⑤白描与工笔;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城市的气质。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参考答案】“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当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参考答案】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参考答案】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当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技巧点拨】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便于抒发感情,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阅读类文章考查频率很高的考点。
考查形式:①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③简析或体会某句(或某段)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①是什么,即判断是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表达了什么,即分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在文中要表现什么内容。
③有什么效果,即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答题模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ⅹⅹ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参考答案】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ˇ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ˇ准保暖和。”ˇ真的,济南的人们ˇ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ˇ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ˇ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一、(2021·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_______”改成“_______”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_______。
4.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正确 B.错误
6.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二、文化积累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_______,字__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四世同堂》,话剧《_______》《龙须沟》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_______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_______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的山,突出其秀美的特点;__________,突出其淡雅。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________的特点。
三、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亮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主题为“爱你——济南的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宣传语】2021年9月6日,济南泉水节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设计导游词】济南泉水节将迎来五湖四海的观光者,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追随老舍的足迹,在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设计一段导游词。
3.【解读标志】下图是济南泉水节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构成与含义。(标志的三个相似图案颜色:上为蓝色,左下为绿色,右下为粉色。)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
B.选文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
C.文段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D.“济南是受不往大雪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丝遗憾。
2.本段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文字十分精美,如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耀下的雪后小山的色彩美,写出了小山的______________(特点)。
五、老舍《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jì
【解析】髻:读音jì,“一髻儿”一撮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缕。
2.文 纹
【解析】水文——水纹。水纹:水的波纹。
3.动词
【解析】镶:动词,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4.“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解析】“秀气”,灵秀之气;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小山的俊俏秀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B
【解析】“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一句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好像”并非比喻词,这只是表现一种猜测,意思是有些像,似乎;故选B。
6.拟人(比拟)
【解析】根据“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可知,作者将“薄雪”赋予了人的表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雪景的秀美,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二、1.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 城外远山 暖、清、绿、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对老舍作品的阅读理解。
三、1.示例1:感恩泉城,幸福济南。
示例2:泉水嘉年华,泉城邀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标语要突出济南泉城的特点,要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语言简洁、凝练。示例①:济南泉水清又洌,人民生活美又甜。示例②:济南山水美如画,欣赏陶醉在其中。
2.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把水藻映衬得更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的能力。拟写导游词要结合课文内容,突出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语言亲切得当即可。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泉城济南。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四季如春。冬天的济南更是妩媚动人,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感到惬意舒服。古老的济南,是块宝地,城内狭窄,城外宽敞,小山安详,泉涌水绿,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美不胜收。
3.示例:济南泉水节标志运用传统水纹组合而成草书“泉”字;三个相互交融的旋涡状代表的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类似手印纹的效果代表济南人的纯朴和诚信,充满人文色彩;水墨效果彰显泉城的文化气质之美;颜色上运用蓝、绿、粉,分别代表泉城的蓝天、绿柳和荷花。标志整体立意独特,形式上富有延展性,深刻传达了美丽泉城的文化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用说明性语言表述图标内容及含义的能力。要仔细观察该标志,包括颜色、线条、文字、图案等,明确其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说明性的语言,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抓住特点表述,并发挥联想,领悟各要素蕴含的深刻含义。该标志的主体是运用传统水纹组合而成草书“泉”字;三个相互交融的旋涡状代表的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类似手印纹的效果代表济南人的纯朴和诚信;水墨效果彰显泉城的文化气质之美;颜色上运用蓝、绿、粉,分别代表泉城的蓝天、绿柳和荷花。下方是“济南泉水节”的汉字和英文字样。标志整体立意独特,形式上富有延展性,深刻传达了美丽泉城的文化内涵。
四、1.D
【解析】D.根据第一段“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济南是受不往大雪的”突出了济南的小山秀气的特点,言语间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本项“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丝遗憾”表述有误;故选D。
2.拟人 秀气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理解语句。画线句中“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态(害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画线句中“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联系后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此句体现了夕阳照耀下的雪后小山的色彩美,体现了小山的秀气。
五、示例: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在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叶,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来描绘“家乡的冬天”。首先要确定家乡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围绕着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冬天的景色,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注意几点:1、写的是家乡;2、季节是冬季;3、运用拟人修辞来写景和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