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篇课文是史铁生在瘫痪7年后怀念母亲时写下的。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要带“我”去北海公园,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最终带着未了的心愿而去世;母亲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作者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字音: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整宿(xiǔ)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
豌豆(wān) 烂漫(màn) 絮叨(xù dāo) 诀别(jué) 捶打(chuí)
翻来覆去(fù)
字形: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多音字:
悄 (qiǎo)悄然 吐 (tù)呕吐 弄 (nòng)侍弄
(qiāo)悄悄 (tǔ)谈吐 (lòng)弄堂
宿 (sù)住宿 扁 (biǎn)踩扁 劲 (jìn)劲头
(xiǔ)一宿 (piān)一叶扁舟 (jìng)劲敌
(xiù)星宿
形近字:
瘫(瘫痪) 悴(憔悴) 诀(诀别)
摊(摆摊) 粹(纯粹) 决(决定)
滩(沙滩) 萃(荟萃) 抉(抉择)
狠(狠毒) 捶(捶打) 膳(膳食)
恨(仇恨) 锤(铁锤) 缮(修缮)
痕(痕迹) 陲(边陲) 鳝(黄鳝)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赏析】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赏析】“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赏析】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情绪,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赏析】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5.“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赏析】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
6.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赏析】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这篇课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的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课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充分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憔悴瘦弱但又坚强无私的母亲的形象。
1.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
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
3.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题目的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技巧点拨】如何理解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考点解说。文章的标题被称为“文眼”“题眼”,是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包含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等主要内容;深层含义包含修辞手法、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2.考查形式:(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2)说说标题《XXX》的含义。(3)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3.答题技巧:(1)字词分析法: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2)修辞分析法: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理解标题的含义。(3)主旨分析法: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参考答案】“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无常,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心情;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参考答案】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参考答案】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暗示着绝症晚期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技巧点拨】如何理解细节描写。
1.概念和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等。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常用种类和方法:①场景细节描写;②服饰细节描写;③语言细节描写;④动作细节描写;⑤心理细节描写;⑥神态细节描写。
3.考查形式:①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②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了作者……(情感)。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处:“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二处: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担忧,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参考答案】“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参考答案】“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参考答案】“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二、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参考答案】朗读提示:第1段对话中,“我”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3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三、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的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懂了。因为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散了心头的阴霾,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将文章标题改为“怀念”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因为“秋天”是文章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一、(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地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画线的“悄悄”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二、(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①段中加点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3.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篇课文是史铁生在瘫痪7年后怀念母亲时写下的。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要带“我”去北海公园,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最终带着未了的心愿而去世;母亲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作者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字音: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整宿(xiǔ)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
豌豆(wān) 烂漫(màn) 絮叨(xù dāo) 诀别(jué) 捶打(chuí)
翻来覆去(fù)
字形: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多音字:
悄 (qiǎo)悄然 吐 (tù)呕吐 弄 (nòng)侍弄
(qiāo)悄悄 (tǔ)谈吐 (lòng)弄堂
宿 (sù)住宿 扁 (biǎn)踩扁 劲 (jìn)劲头
(xiǔ)一宿 (piān)一叶扁舟 (jìng)劲敌
(xiù)星宿
形近字:
瘫(瘫痪) 悴(憔悴) 诀(诀别)
摊(摆摊) 粹(纯粹) 决(决定)
滩(沙滩) 萃(荟萃) 抉(抉择)
狠(狠毒) 捶(捶打) 膳(膳食)
恨(仇恨) 锤(铁锤) 缮(修缮)
痕(痕迹) 陲(边陲) 鳝(黄鳝)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赏析】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赏析】“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赏析】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情绪,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赏析】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5.“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赏析】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
6.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赏析】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这篇课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的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课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充分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憔悴瘦弱但又坚强无私的母亲的形象。
1.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
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
3.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题目的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技巧点拨】如何理解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考点解说。文章的标题被称为“文眼”“题眼”,是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包含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等主要内容;深层含义包含修辞手法、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2.考查形式:(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2)说说标题《XXX》的含义。(3)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3.答题技巧:(1)字词分析法: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2)修辞分析法: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理解标题的含义。(3)主旨分析法: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参考答案】“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无常,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心情;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参考答案】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参考答案】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暗示着绝症晚期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技巧点拨】如何理解细节描写。
1.概念和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等。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常用种类和方法:①场景细节描写;②服饰细节描写;③语言细节描写;④动作细节描写;⑤心理细节描写;⑥神态细节描写。
3.考查形式:①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②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了作者……(情感)。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处:“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二处: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担忧,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参考答案】“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参考答案】“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参考答案】“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二、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参考答案】朗读提示:第1段对话中,“我”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3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三、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的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懂了。因为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散了心头的阴霾,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面对生活。
四、将文章标题改为“怀念”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因为“秋天”是文章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一、(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地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画线的“悄悄”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二、(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①段中加点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3.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一、1.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①段“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句中的划线词“悄悄”本意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或(行动)不惊动人或不愿别人知道。结合句子“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去了”,可以看出“悄悄地”表现了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体现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神态描写:“憔悴”意为脸色不好,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爱,细腻地刻画出了母亲在自己病重期间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无私与伟大,暗含着自己的感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段“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中的“憔悴”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憔悴的脸”是神态描写,结合②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可知,暗示母亲身体状况很差,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央求”意思是恳求;乞求;“央求般的神色”也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她为了让儿子振作精神活下去,甘愿放下自己的一切。表现了母亲的无私。这两个词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暗含着自己的感动之情。
3.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⑤段画线句“黄色的花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描写菊花的盛开的样子,突出了菊的优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结合“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是母亲去世后,妹妹陪我看花,实现了母亲生前的愿望,可知,渲染了悲壮、深沉的气氛;结合“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表现了“我”走出心情低谷后内心的坚强与乐观。
4.母亲说“好好儿活”,既指自己要不屈地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怀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表现了她的坚强。“我”的话,是对母亲的承诺,表现了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主旨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最后一段中“好好儿活“的本义是好好生活,根据前文可知,这是母亲的话,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希望孩子们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珍爱生命,找到自己的幸福。结合“我懂得母亲没有说的话。妹妹也懂”语境可知,既表明我熟记母亲的叮咛,也表明现在的我们已经理解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我已经不再自暴自弃,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我们已经学会了像母亲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二、1.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事件概括。概括思路:人物+事件。根据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④段“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以概括为: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2.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赏析。根据①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可知,双腿瘫痪后,“我”脾气暴躁,母亲总是默默承受着,故忍受一:母亲忍受着儿子不幸遭遇的折磨;根据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忍受二:母亲忍受着自己病体的折磨。
3.示例:①坚韧、顽强、乐观,母亲既要忍受自己的肝病的折磨,又要面对我双腿瘫痪的事实,但她从未在我面前叫疼、叫苦。她还央求我去看菊花,试图引导我乐观、开心起来。②慈爱、细心。母亲怕激怒我便悄悄躲出去,但不放心我,怕我出事又悄悄进来。在我面前不小心说到令我敏感的词眼儿立马不说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根据①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和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母亲忍受着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但是她依旧耐心地照顾“我”,并引导“我”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体现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乐观;根据①段“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可以看出母亲极其细心以及对“我”深深的疼爱。
4.结构上: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照应了前文(开头)。内容上:揭示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结构上:根据③“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知结尾再写菊花开得正盛,并由此想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照应了前文(开头);内容上:根据⑦段“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此时菊花正盛,而我们兄妹在灿烂的菊花面前再次想起母亲的话,明白了“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道理,揭示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此处也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