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字音:谢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柳絮(xù) 无奕(yì)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相委(wěi) 友人惭(cán)
字形:差可拟
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古今异义
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
今义:儿子与女儿。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拉。
今义:引起,引导。
古义:丢下,舍弃,丢下不顾。
今义:任,派。
一词多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动词,约定)
期日中(名词,约定的时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日子)
期日中(名词,太阳)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过中不至(没有)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
词类活用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倒装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宾语前置)
(2)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状语后置)
2.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句)
(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句)
3.省略句
(1)(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省略句,“即”前省略了主语“兄女”)
(2)(太丘)去后(友)乃至(省略句,“去”前省略主语“太丘”,“乃”前省略主语“友”)
(3)(家君)待君久不至(省略句,“待”前省略“家君”)
(4)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省略句,“门”前省略介词“于”)
原文与翻译 注释
咏雪谢太傅 寒 雪日 内 集, 与儿女 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 讲论文义。 俄而 雪 骤, 公 欣然 人讲谈议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又大又急,太傅高兴地说:曰:“白雪纷纷 何 所 似?”兄子 胡儿曰:“大雪纷纷扬扬与什么相似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 差 可 拟。” 兄 女曰: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 大笑 乐。“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飘起。”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即公 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兄女)就是太傅的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弟妻也。妻子。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帝时,曾位至宰相。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谈议论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何所似:与什么相似?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略微,比较。拟,相比。未若:不如。因风:乘风。公大兄无奕女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自幼聪慧有才辩,世称“咏柳才”。无奕,谢安长兄指谢奕(字无奕),曾任安西将军。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日中。 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中 中 不 至,太丘 舍 去, 午过了,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他而走了,太丘 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走后(他的朋友)才到。(太丘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 门外 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 答曰:“ 待君 久吗?”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 不 至,已 去。” 友人便怒曰:“ 非没有到,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 哉!与人 期行, 相委 而去。”元方曰: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 礼。” 友人 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个朋友感到 惭,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不 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顾。门。 陈太丘: 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做过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 正午时分。舍去:不顾而离去。去,离开。乃,才。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1.柳絮因风起。
赏析: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是千古名句。原因主要有一下两点:一、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古诗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句子。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 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用来比喻 “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二、比喻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赏析: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段话。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但是对元方,还是有褒奖,有贬义的。不好的话就是: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元方只是个小孩,他不尊重长辈,所以入门不顾不对。这是一种没礼貌的行为,虽然友人不守信,还骂人,但是我觉的元方应该表现的有礼貌。“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好的话就是: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对。
《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显示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记叙陈元方对失信并辱骂父亲的失礼之人的驳斥,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分性格,同时告诫读者为人处世一定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1)《咏柳》: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2)文言文简洁凝练,高度概括。现代汉语通俗易懂,看起来一目了然,更适合我们学生阅读。
【技巧点拨】“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就是要弄清楚全文或文中某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故事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陈元方应对父亲友人时懂礼明理的故事。“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主要有:①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X段的主要内容。解答“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这一类问题,一般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述事件进行筛选判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全文或文中某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概括。一般可概括为“某人干了某事”。在具体解答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段意(或句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关键句段的意思,然后将关键句段的意思合并起来,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题扩充法。我们可以对文章的题目提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出来。借助题目,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楚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参考答案】(1)谢安认为第二个好,因为当谢道韫说出来答案之后,他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2)示例一: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参考答案】文中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技巧点拨】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方法归纳:
1.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特别是抓住那些生动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不同表现。
3.把人物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其形象。
4.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和性格。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明确其感情倾向。
具体作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局部突破。着眼于人物局部的表现,把人物散落在句段间的基本性格特征总结出来。然后细节探究。在人物的细微表现和事件叙述中拔高,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力态度提炼出来。最后整体概括。根据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统观人物形象,进行总体概括。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共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1.俄而:不久,不一会儿。2.拟,相比。3未若:不如。4.去,离开;乃,才。5.期,约定;委,舍弃。
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字词分类 字词 示例
敬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岭、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斧正
【参考答案】示例: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舍弟——自己的弟弟;舍妹——自己的妹妹。敝人、鄙人——自己。
一、(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太傅与人围棋,俄而谢玄①淮上②信至,看书竟③,默然无言,徐④向棋局。客问准上胜败,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有改动)
注释:①谢玄:谢太傅的侄子。②淮上:这里指水之战。③竟:完毕,终了。④徐:缓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意色举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胡儿把下雪比作“撒盐空中”,谢太傅更赞赏他的说法。
B.【甲】文中,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C.【乙】文中的“信”和“书”,与《诫子书》中的“书”同义,皆指“书信”。
D.【乙】文中,谢太傅得知淝水之战得胜的消息后表现得镇定自若。
4.你觉得能否用【甲】文中的“公大笑乐”作为【乙】文的结尾?请结合【甲】【乙】两文谢太傅对小辈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字音:谢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柳絮(xù) 无奕(yì)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相委(wěi) 友人惭(cán)
字形:差可拟
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古今异义
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
今义:儿子与女儿。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拉。
今义:引起,引导。
古义:丢下,舍弃,丢下不顾。
今义:任,派。
一词多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动词,约定)
期日中(名词,约定的时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日子)
期日中(名词,太阳)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过中不至(没有)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
词类活用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倒装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宾语前置)
(2)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状语后置)
2.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句)
(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句)
3.省略句
(1)(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省略句,“即”前省略了主语“兄女”)
(2)(太丘)去后(友)乃至(省略句,“去”前省略主语“太丘”,“乃”前省略主语“友”)
(3)(家君)待君久不至(省略句,“待”前省略“家君”)
(4)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省略句,“门”前省略介词“于”)
原文与翻译 注释
咏雪谢太傅 寒 雪日 内 集, 与儿女 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 讲论文义。 俄而 雪 骤, 公 欣然 人讲谈议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又大又急,太傅高兴地说:曰:“白雪纷纷 何 所 似?”兄子 胡儿曰:“大雪纷纷扬扬与什么相似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 差 可 拟。” 兄 女曰: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 大笑 乐。“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飘起。”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即公 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兄女)就是太傅的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弟妻也。妻子。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帝时,曾位至宰相。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谈议论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何所似:与什么相似?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chā)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略微,比较。拟,相比。未若:不如。因风:乘风。公大兄无奕女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自幼聪慧有才辩,世称“咏柳才”。无奕,谢安长兄指谢奕(字无奕),曾任安西将军。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日中。 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中 中 不 至,太丘 舍 去, 午过了,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他而走了,太丘 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走后(他的朋友)才到。(太丘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 门外 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 答曰:“ 待君 久吗?”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 不 至,已 去。” 友人便怒曰:“ 非没有到,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 哉!与人 期行, 相委 而去。”元方曰: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 礼。” 友人 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个朋友感到 惭,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不 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顾。门。 陈太丘: 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做过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 正午时分。舍去:不顾而离去。去,离开。乃,才。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1.柳絮因风起。
赏析: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是千古名句。原因主要有一下两点:一、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古诗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句子。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 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用来比喻 “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二、比喻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赏析: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段话。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但是对元方,还是有褒奖,有贬义的。不好的话就是: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元方只是个小孩,他不尊重长辈,所以入门不顾不对。这是一种没礼貌的行为,虽然友人不守信,还骂人,但是我觉的元方应该表现的有礼貌。“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好的话就是: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对。
《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显示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记叙陈元方对失信并辱骂父亲的失礼之人的驳斥,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分性格,同时告诫读者为人处世一定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1)《咏柳》: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2)文言文简洁凝练,高度概括。现代汉语通俗易懂,看起来一目了然,更适合我们学生阅读。
【技巧点拨】“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就是要弄清楚全文或文中某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故事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陈元方应对父亲友人时懂礼明理的故事。“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主要有:①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X段的主要内容。解答“概括文言文故事内容”这一类问题,一般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述事件进行筛选判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全文或文中某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概括。一般可概括为“某人干了某事”。在具体解答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段意(或句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关键句段的意思,然后将关键句段的意思合并起来,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题扩充法。我们可以对文章的题目提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出来。借助题目,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楚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参考答案】(1)谢安认为第二个好,因为当谢道韫说出来答案之后,他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2)示例一: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参考答案】文中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技巧点拨】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方法归纳:
1.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特别是抓住那些生动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不同表现。
3.把人物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其形象。
4.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和性格。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明确其感情倾向。
具体作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局部突破。着眼于人物局部的表现,把人物散落在句段间的基本性格特征总结出来。然后细节探究。在人物的细微表现和事件叙述中拔高,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力态度提炼出来。最后整体概括。根据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统观人物形象,进行总体概括。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共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1.俄而:不久,不一会儿。2.拟,相比。3未若:不如。4.去,离开;乃,才。5.期,约定;委,舍弃。
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字词分类 字词 示例
敬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岭、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斧正
【参考答案】示例: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舍弟——自己的弟弟;舍妹——自己的妹妹。敝人、鄙人——自己。
一、(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2022·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太傅与人围棋,俄而谢玄①淮上②信至,看书竟③,默然无言,徐④向棋局。客问准上胜败,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有改动)
注释:①谢玄:谢太傅的侄子。②淮上:这里指水之战。③竟:完毕,终了。④徐:缓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意色举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胡儿把下雪比作“撒盐空中”,谢太傅更赞赏他的说法。
B.【甲】文中,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C.【乙】文中的“信”和“书”,与《诫子书》中的“书”同义,皆指“书信”。
D.【乙】文中,谢太傅得知淝水之战得胜的消息后表现得镇定自若。
4.你觉得能否用【甲】文中的“公大笑乐”作为【乙】文的结尾?请结合【甲】【乙】两文谢太傅对小辈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1)同“否” (2)离开 (3)丢下、舍弃 (4)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2)去后乃至: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3)相委而去: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4)下车引之: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2.(1)太丘 友 (2)家君 (3)家君
【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答题思路:从题干所给示例可知,省略的内容是人称主语,结合句意进行补充即可。(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由此可判断:太丘舍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2)待君久不至,已去: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这句话是元方说的,元方称呼自己的父亲应该是“家君”,(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3.(1)(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2)父亲的友人下车去拉元方,远方进了门,也不回头看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期:约定。日中:中午。过:过了,超过。不至:不到。(2)引:拉。之:代词,元方。顾:回头。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内容分析。(1)结合友人和元方的对话可知,面对辱骂自己父亲的父亲友人,元方有理有据的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让友人感到惭愧,看出元方说的对方心服口服,由此看出元方是聪明机智的孩子;面对一个成年人,元方敢于与对方争辩,出言维护自己父亲的名声,看出元方的孝顺、勇敢。(2)答题思路:这道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但是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更倾向于赞赏元方的行为,答题时尽量从元方角度解释原因。可以从年龄、态度坚决等方面来解释。示例:友人先失约,然后当着孩子的面辱骂孩子父亲,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元方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维护父亲的名誉、尊严,已经非常优秀,不能要求一个孩子做到理智第原谅对方。
【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1.(1)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骤:急 (3)差:大体 (4)意:神情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跟小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句意为:一会儿雪下得急了。骤:急。(3)句意为: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差:大体。(4)句意为:神色举动。意:神情。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
3.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判断。A.根据“公大笑乐”可看出谢太傅更倾向于谢道韫的观点。所以“胡儿把下雪比作‘撒盐空中’,谢太傅更赞赏他的说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故选A。
4.示例一:我觉得可以用“公大笑乐”作为结尾。因为与【甲】文一样,都表现出谢太傅为小辈们的才能感到自豪以及对小辈们不加掩饰的爱。示例二:我觉得不可以用“公大笑乐”作为结尾。因为与前文中谢太傅听说胜利的消息后“默然无言”的表现不符,且在客人面前应克制内敛才更符合当时的情景和人物身份。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为开放题,两种观点皆可成立,关键是答题时要能结合两篇文章中谢太傅的行为来表述理由。示例:从甲文中谢太傅为谢道韫回答感到绝妙时的“公大笑乐”,可以看出他对小辈的爱以及为小辈出色表现的自豪,从这一点来看,当他在收到谢玄胜利的书信后,应也会有“大笑乐”的表现。示例:从乙文中谢太傅收到书信后的表现“默然无言”来看,他又不会有“大笑乐”的表现,以此突出他为人的内敛、不张扬,也与当时客人在的情景和太傅的身份相符合。
【参考译文】【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即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他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太丘舍去
4.下车引之
5.相委而去
1.期
2.日
3.不
4.信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太丘舍去
4.下车引之
5.相委而去
1.期
2.日
3.不
4.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