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空气之谜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空气之谜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5 20: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空气之谜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铜 B.水 C.石油 D.乙醇
3.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4.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6.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实验中发现试管破裂,有以下原因与之不相关的是
①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 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③试管口没放棉花
④高锰酸钾的量太多 ⑤加热过程中不时地移动酒精灯 ⑥直接对准药品部分加热。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7.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8.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和种类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9.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1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象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 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1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装置气密性很好),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铜粉换成碳粉,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用酒精灯在铜粉处加热时,不能推拉注射器
C.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实验结果偏小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是整个装置内气体总体积的
二、填空题
16.为解决边远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凉山州某县食药监局为贫困户送去了医治外用创伤的消毒液,其中有一种俗称双氧水的消毒液,将其涂摸在受伤创面上时,能产生大量气泡,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17.有一装置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__ 口进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__ 口进入.
(2)若将此装置倒置使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__ 口 进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__  口进入.
18.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集气瓶中预先要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1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5)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
20.如图表示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反应①有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绿色植物实现转化①的过程发生了_________。(填标号)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燃烧反应
(2)若反应③是分解反应,从物质的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3)若X是氯酸钾,则反应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通过学习可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若红磷熄灭后,并冷却至室温,此时打开止水夹,现象是什么?
(2)实验时,燃烧匙里的红磷为什么要过量?
22.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至少答出两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B
6.B
7.A
8.C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略
17.(1) b; a;(2) a; b
18. (1) 气密性 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2) 辅助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19. (1)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2)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20.(1) B (2) 氧
21.(1)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
22. (1) 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减少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2) 装置的气密性差;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