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二章 第1节
1.(高考改编题)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白化且红绿色盲的男孩。对性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与白化病相关的基因A、a可被标记为黄色,与色盲相关的基因B、b可被标记为绿色,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参与本次受精的精子与卵细胞,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
B.卵细胞、精子中各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
C.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
D.卵细胞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
解析:该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XbY,夫妇正常,故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白化病基因来自双亲,即参与本次受精的卵细胞、精子的基因型为aXbXb、aY。所以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而精子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
答案:A
2.(原创题)用小鼠睾丸作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若均能正常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两种
B.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C.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不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
解析: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原细胞三种。
答案:A
3.(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下列有关正常雌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再现,A错误;减Ⅰ前期和后期分别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会出现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由于减Ⅰ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答案:B
4.(2012年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解析: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A错误;乙图细胞中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之比为2∶4∶4,此时可能处于减Ⅰ前、中期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如果处于减Ⅰ后期,细胞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点不发生分裂,C错误,丙图中C组细胞染色体为4N,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联会并产生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D错误。
答案:B
5.(2012年大连期末)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解析:男性正常的体细胞(含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女性正常体细胞(含卵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1条X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X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或1条X染色体。
答案:D
6.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C.图Ⅰ表示的细胞中全部DNA是8个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解析:由细胞Ⅰ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该细胞为果蝇的精原细胞,其细胞核中有8个DNA分子,细胞内的DNA分子多于8个;细胞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其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Ⅲ表示精细胞,其中a与b、c与d的染色体组成应相同。
答案:A
7.(2012年杭州质量检测)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开 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正在发生由1个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这时候新的细胞膜正在形成,而细胞膜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故①不正确;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但不是因为纺锤丝拉开,故②不正确;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③正确;判断是否为初级卵母细胞,不仅要看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还要看细胞质分裂的情况,而甲细胞的特点应该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特点,故④不正确。
答案:A
8.(2012年福州质检)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解析: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答案:C
9.(2012年江苏淮安第三次调研)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遗传物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正确;由图1、2看出联会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假设两图由一个卵原细胞分裂而来,若图2是卵细胞,则图1为第一极体,D错误。
答案:D
10.(2012年江南十校联考)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图示中a段为有丝分裂,b段为减数分裂,c段中的LM为受精作用,MQ为有丝分裂,故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除CD、GH、MN段外还有IJ段(减Ⅱ前、中期)且该阶段还发生着丝点分裂;GH段染色体数为体细胞染色体数,而OP段着丝点已分裂,是GH段的2倍;MQ是一个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MN段发生了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数是AB段的2倍,故选D。
答案:D
11.(2013年湖北八校二模)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细胞中的染色体共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细胞。
(2)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填字母)细胞中,h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e细胞和f细胞的功能不同是________的结果,如果e变成了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如果变成了癌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1)c细胞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每个DNA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则c细胞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d、e、f、g,但显微镜下能看到只有c、g。(2)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g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h体积较大,为次级卵母细胞。(3)e细胞和f细胞同为a、d细胞的后代,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机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答案:(1)16 c、g
(2)g 次级卵母细胞
(3)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浆细胞 原癌和抑癌
12.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2含有减数分裂和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1~4)和有丝分裂(9~13)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点表示受精作用。
(2)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共16条脱氧核苷酸链。
(3)图2中7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图1对应。其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卵细胞和极体。
(4)图1中结构3与4是姐妹染色单体,其上的基因应完全相同,若分别有F和f,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5)图2中11是有丝分裂中期,说明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后期,由中期到后期发生减半的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答案:(1)1~4、9~13 受精作用
(2)16 1 (3)6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13.(2012年北京海淀期中)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组成________,①和④是________,甲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中的BC段因DNA的复制,使染色体和核DNA数量比由1变为1/2,DE段因着丝点的断裂,使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由1/2变为1。(2)图1中的CD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故与图2的丙、丁对应。(3)分析图2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为精原细胞,图丙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和丙;乙细胞中的①和②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①和④形态大小相同,但来源不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内每一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故有4个染色体组。(4)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5)若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引起的。
答案:(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1)丙、丁(答不全不得分)
(3)甲、乙、丙(答不全不得分) 一个染色体组 一对同源染色体 4
(4)8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
(5)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答不全不得分)
必修2 第二章 第2、3节
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解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可自由组合。
答案:C
2.(2012年潍坊一模)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8
解析: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组合①中,F1的基因分别为AaXBXb和AaXBY,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1/4AA×1/2XBXB=1/8。
答案:C
3.(2012年吉林高三期末)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会表达
D.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连锁遗传;基因选择性表达;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4.(2012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解析:红绿色盲症由一对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因男性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患病,而女性需要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所以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C错;近亲结婚由于双方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大大提高,所以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D对。
答案:D
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解析:由题干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因此F1代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正常翅(AaXBXb,AaXBY);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只能来自F1代的母方;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AAXBY、AAXbY、aaXBY、aaXbY)占,杂合子(AaXBY、AaXbY)也占;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A_)个体与短翅(aa)个体的数目比例为3∶1。
答案:C
6.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解析: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与Y染色体有关;而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与两个X染色体有关。
答案:C
7.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解析:8与5的Y染色体间接或直接来自1号,可以进行比较。
答案:C
8.(2012年潍坊质量监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A.外祖母 B.外祖父
C.祖母 D.祖父
解析:男性含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这条X染色体可能是外祖母或外祖父通过母亲传递过来;含有一条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亲,这条Y染色体是祖父通过父亲传递过来,两条染色体均不能来自于祖母。
答案:C
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答案:B
10.(2012年北京朝阳区)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病为伴性遗传,从家系图可以看出,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如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6应为患者,而图中Ⅲ6正常,因此可判断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杂合子;正常夫妇不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后代应正常;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男性的致病基因会传给女儿,儿子均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患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答案:D
11.下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图,分析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1)从该家系图中得出的规律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Ⅱ3和Ⅱ4的子代Ⅲ1、Ⅲ3、Ⅲ4、Ⅲ7的症状比Ⅱ3较轻;Ⅲ4、Ⅳ1、Ⅳ4中,Ⅳ1的症状较重。请分析Ⅲ4、Ⅳ1、Ⅳ4个体症状轻、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Ⅲ5也是患者,当他与Ⅲ4婚配,推测其子女中不患病与患病者中症状轻、重的性状如何,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答案:X 显 (1)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②每代都有患者(代代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女儿都为患者,儿子正常(或:女性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女性患者的儿子和女儿都可能是患者) (2)纯合子患者症状重(或男性患者症状重) 遗传图解如下:
亲本 XAXa × XAY
↓
子代 XAXA XAXa XAY XaY
症状重 症状轻 症状重 无症状
12.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用A、a表示),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用B、b表示)。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下图所示。
P 圆眼长翅雄果蝇 × 圆眼长翅雌果蝇
↓
F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F代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代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________(双亲)进行杂交试验,将子代培养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
②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7∶4∶0∶4,子代中无棒眼雌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5∶6∶2∶2,为常染色体遗传。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因此F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XA和bbXAXa,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死亡。鉴别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死亡时,则子代一定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因此选择基因型为BB的个体杂交,又因为雌性个体中基因型BBXAXA或BBXAXa不一定存在,因此利用基因型为BBXaXa的雌果蝇和基因型为BBXAY的雄果蝇杂交,子代才会出现BBXAXa的个体。如果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死亡,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都存在,如果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死亡,则杂交子代中只有雄果蝇,因此可根据子代中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出现的情况进行判定死亡类型的基因型。
答案:(1)圆眼 眼形 BbXAXa BbXAY
(2) (3)BBXAXA或BBXAXa(缺一不可) ①纯合的圆眼长翅雄果蝇与纯合的棒眼长翅雌果蝇(或BBXAY与BBXaXa)(若用文字表示,必须写纯合) ②若子代中有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1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的种类不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这样的群体中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__种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1)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在雌性个体中可形成XAXA、XAXa、XaXa三种,雄性个体中可形成XAY、XaY两种,共5种基因型。(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在雄性个体中有3(AA、Aa、aa)×2(XBY、XbY)=6种基因型;雌性个体中有3(AA、Aa、aa)×3(XBXB、XBXb、XbXb=9种基因型,因此共有15种基因型。(3)X和Y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其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在一个群体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三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四种。(4)将基因可能分布的两种情况依次代入,并通过绘制遗传图解分析,即可获得答案。如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A,F1的基因型为XAXa、XaYA,F2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Y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而对于常染色体遗传,F2雌雄个体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答案:(1)5 (2)15
(3)4 XAYA、XAYa、XaYA、XaYa
(4)雌性个体为隐性 雄性个体为显性
①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②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