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时提能冲关:必修1 第1章 走近细胞(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时提能冲关:必修1 第1章 走近细胞(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1-08 23: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1 第一章 第1、2节
1.(2012年临川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B.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其呼吸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群落是某一区域所有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自给自足的,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包括原子、分子;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也没有呼吸作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繁殖;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自给自足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C
2.(2012年九江一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蛙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所以可用来提取细胞膜
C.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非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递质、淋巴因子等)和细胞膜接触等来交流信息
解析: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中,洋葱属于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选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才是用于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B选项错误。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选项错误。
答案:C
3.(2012年苏、锡、常、镇四市调查)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所属类群,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结构是(  )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无核糖体
C.有无叶绿体 D.有无细胞壁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无叶绿体和细胞壁;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都具有的细胞器。
答案:B
4.2011年4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析:艾滋病病毒(HIV)不具有细胞结构,不是单细胞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而没有细胞器;病毒营寄生生活,因而培养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含有寄主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D
5.(原创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解析:本题结合热点命题。“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DNA,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A项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项正确;不论是病毒还是细胞生物,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C项正确;“NDM-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人体的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D
6.(易错题)下列关于图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增殖,不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
答案:C
7.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缺失症病毒(HIV)的叙述,何者错误(  )
A.构造简单,仅具有内部的核酸与外部的外膜
B.遗传分子由RNA组成
C.可以在人类细胞中繁殖
D.出芽离开细胞时,壳外有脂双层的膜
解析:A项中病毒无外膜,而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部结构。
答案:A
8.(经典易错题)“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
A.HIV        B.T2噬菌体
C.核糖体 D.ATP
解析: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内无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RNA内有核糖;ATP是三磷酸腺苷,其中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答案:B
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本题借助甲流病毒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与核酸的组成等内容。A错误: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的。B错误:甲流病毒的核酸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流感病毒可以经高温被杀灭。
答案:C
10.(2012年黄冈模拟)叶绿体的结构与蓝藻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细菌将蓝藻内吞后形成共生体,最后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下列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具有色素
B.叶绿体和蓝藻一样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体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D.叶绿体和蓝藻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解析:核酸在生物的进化和遗传上起关键作用。叶绿体的结构与蓝藻十分相似,都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可能使细菌将蓝藻内吞后形成共生体,最后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
答案:C
1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下图左)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下图右)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
解析:(1)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⑨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④酵母菌、⑤霉菌、⑦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⑥HIV、⑧SAR病原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2)洋葱是植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兔子是动物,其细胞含有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蘑菇是真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核膜。大肠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无核膜,在有无核膜这一方面与植物细胞相比充分显示细胞间的差异性。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⑨
(2)①A B D ②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差异
12.(原创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________、__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___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某课题小组为探究甲图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a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3)核膜 染色体 核糖体
(4)③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a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b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有蛋白质
c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蛋白质,不含糖类
d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1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下图表示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的过程,其中①~⑧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T细胞表面CD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与③过程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②过程的完成需要________的催化。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他们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引诱HIV识别并侵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请简要说明其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解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答案:(1)蛋白质(糖蛋白) (2)U—A 逆转录酶
(3)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病毒在其中无法增殖(性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