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共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共1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5 22: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知识目标: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375蛮族入大举侵,476西罗马帝国灭亡
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843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 路易十四 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
波旁王朝统治
一、法国大革命
法国社会三个等级
农民负担沉重
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背景
大革命前夕,“凡尔赛宫内常有一万七千名贵族廷臣,其中四百六十九名专侍王后,二百七十四名侍奉王弟,国王的伯母有两百多名随从,连路易十六的新生女儿也有八十名贵族侍候。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Q1:结合材料指出法国波旁王朝统治得特点
1715—1786年国家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同时,因为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 这一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世界近代史》
Q2:据材料指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
遇到严重的障碍
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时间:
范围:
主张:
核心:
性质:
卢梭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君主立宪制
分权制衡/法治
主权在民
17—18世纪
抨击旧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启蒙教育
英——法——欧
理性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1789.7.14
1789.8
召开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颁布《人权宣言》
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89.5
《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财产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1793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793
雅各宾派专政
1794
热月政变
Q:据课本和材料指出《人权宣言》体现哪些基本原则,并简要评价
进步: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局限: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保护私有财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主权在民
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1791
1791年宪法
第三条:在法国,没有比法律的权力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第四条:国王在其登位时或在其已达成年时,应在立法议会向国民宣誓:要忠于国家和忠于法律…… 。
179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过程
材料一:“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材料二: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正是在大众直接参与下,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才真正将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与旧制度“完全决裂”,最终筑起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大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合适的环境。
——楼均信《法国大革命反思》
Q:据材料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和性质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意义
性质:欧洲规模最大、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
1804
1812
雾月政变
法兰西第一帝国
远征俄国
1799
二、拿破仑帝国
1815
第一帝国覆灭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
1814年,被流放厄尔巴岛
1815年,被流放圣赫勒拿岛
历程
措施
对内
经济: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立法: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对外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横扫欧洲大陆。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
Q::据材料指出法典体现了什么民主原则并简要评价法典?
自由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法治和契约精神
对法国: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是象他的敌人说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制度的摧毁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Q: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积极: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为帝国的灭亡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