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基础测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明德 明:彰明
B.知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
C.定而后能静 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虑 虑:忧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求:追求
B.自贼者也 贼:盗贼
C.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 之:结构助词,的
B.在止于至善 在:介词,在于
C.定而后能静 而:连词,表顺承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连词,来,表目的
5.下列各项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B.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见贤思齐焉
C.天下归仁焉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8.下列与《礼记》《大学》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人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对于人的重要性。
10.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看门的人。
B.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C.季氏宰:季氏的家臣。宰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官吏的通称。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也都称宰。
D.冠:帽子。古代的冠是一种装饰,用来束发,带冠表示礼貌。冠由帽子又引申为形状像帽子的或在顶部的东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皮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D.子路尽忠职守,不避危险。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玉碎当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1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而子路果真死了。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测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答案】B 【解析】敏:勤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明德 明:彰明
B.知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
C.定而后能静 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虑 虑:忧虑
【答案】D 【解析】虑:思虑精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求:追求
B.自贼者也 贼:盗贼
C.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答案】B 【解析】贼:伤害。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 之:结构助词,的
B.在止于至善 在:介词,在于
C.定而后能静 而:连词,表顺承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连词,来,表目的
【答案】D 【解析】以:介词,把,表方式、手段。
5.下列各项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B.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答案】C 【解析】“……者……也”表判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见贤思齐焉
C.天下归仁焉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答案】D 【解析】A.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B.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C.仁,形容词作名词,仁人。
7.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答案】B 【解析】《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8.下列与《礼记》《大学》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答案】C 【解析】“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含《春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人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对于人的重要性。
【答案】(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3)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6)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10.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答案】(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2)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3)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答案】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看门的人。
B.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C.季氏宰:季氏的家臣。宰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官吏的通称。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也都称宰。
D.冠:帽子。古代的冠是一种装饰,用来束发,带冠表示礼貌。冠由帽子又引申为形状像帽子的或在顶部的东西。
【答案】A 【解析】门人:这里指孔子的学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皮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D.子路尽忠职守,不避危险。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玉碎当场。
【答案】C 【解析】“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错,原文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答案】(1)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2)恭敬谨慎,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1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而子路果真死了。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子路性格直率,好逞勇斗力。
②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避。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子路)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野,喜欢逞勇斗力,为人刚直,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佩戴着公猪形象的饰品,曾经欺侮孔子。孔子用礼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求做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好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无义,就会为盗。”
子路听到了教导,还没有行动,只怕又听到新的教导。
孔子说:“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在别的方面不行。”“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以乱麻为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用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已经登上了厅堂(由浅入深),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达到更高的水平)。”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仁德吗?”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是否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子路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地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地豪壮而勇敢的人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敬谨慎,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杀就逃亡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逃亡)在外,不能够回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作乱,用计来到孔悝家中,于是和他的党徒掩袭攻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而蒉聩入宫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骑马赶回来。子路遇到从卫国城门出来的子羔,(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白白地遭受祸事。”子路说:“吃了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终离开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打开,子路就跟了进去。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怎么能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把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来攻打子路,(他们)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掉了。”于是系好帽带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政乱的消息,说:“唉,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因此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再也没有听到过粗野的言语、恶毒的话。”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