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9: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1926 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朝花夕拾》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B.我们可以借《朝花夕拾》了解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在《无常》一文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
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会上最不愿见的是活无常。
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
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C.《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赞扬了他正直热
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琐记》最大的价值是为人们
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
二、填空题
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人物称呼 ①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对作者的影响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暗中使坏迫使作者离开家乡。令作者厌恶,从此远离此人。 ② 充满工作热情,为人正直、倔强,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感染着作者。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③ ——回国教书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 集(体裁),原名叫《 》, 书名的意思是 。
作者认知。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用铿锵之势抒写家国情怀。被誉为“ ”。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 ,又如《 》中的 。
三、综合题
名著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对《朝花夕拾》有过这么一段评论的话:“该书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不是民俗学著作,但由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俗。”结合你的阅读,完成下列填空。
(1) 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藤野先生、( )、( )范爱农等。
(2) 记叙的城乡风俗有《五猖会》中的“迎神赛会”,还有( )(写一个即可)等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节选自《朝花夕拾》)
(1) 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文章《 》,记叙了他在 求学时的一段经历。
(2)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1)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
(2) 请结合这篇散文作品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 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
(2) 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四、简答题
《玉历钞传》等书上有“活无常”和“死有分”的画像,却都和鲁迅在《无常》里记述的形象不一致。请你判断如图上、中、下哪一幅是鲁迅先生所画,并说说鲁迅先生认为“无常”在民间受到喜爱的原因。
有人曾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评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结合《朝花夕拾》某些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1. A
2. A
3. C
4. 衍太太;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弃医从文
5. 散文;旧事重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6. 回忆性散文;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7. 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8.
(1) 阿长/长妈妈;父亲
(2)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吃福橘
9.
民族魂
10.
(1) 狗·猫·鼠
(2) 《狗·猫·鼠》借着对猫的讽刺和对童年时自己的隐鼠被害的追忆,表达了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1.
(1) 朝花夕拾;鲁迅
(2) 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12. 最上面那幅(拿扇子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13.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很好地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14. 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