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ài) 帐篷(péng) 废墟(xū) 薰衣草(xu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答案】B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慷慨(kài)-(kǎi)、帐篷(péng)-(peng)、薰衣草(xun)-(xūn);B.正确;C.微薄(báo)-(bó)、急燥-急躁;D.坍塌(dān)-(tān)。据此,答案为B。
2.选择填入横线用词最恰当的一项( )
我曾想,初到这片________的土地,牧羊人心中是否感到________?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播下树种终使荒漠变成绿洲,这份________让人多么________啊!
A.贫瘠 惆怅 坚持 敬重 B.贫乏 怅然 坚持 敬重
C.贫瘠 怅然 执着 钦佩 D.贫乏 惆怅 执着 钦佩
【答案】C
【解析】“贫瘠”意为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 ;“贫乏”意为贫穷,穷困;枯竭。这里形容土地,所以用“贫瘠”。“惆怅”有忧愁、苦闷、痛苦之意;“怅然”是不如意,失望,不痛快的样子。这里写牧羊人面对贫瘠土地的感觉,用.“怅然”。“坚持”有两意,“坚”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执着”指对于某件事某个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追求或努力。此处重在强调牧羊人的追求不舍,所以用“执着”。 “敬重”的意思是恭敬尊重,“钦佩”意为敬重佩服。这里应该强调出佩服之意,用“钦佩”合适。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被人们视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现在被誉为“能源和矿产的宝库”。
B.人生的路上有时会遇到山高难攀,我们只要刨根问底,就能登上理想之巅。
C.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心地善良,为家、为孩子的幸福他愿付出一切。
D.校园的早晨,是那么生机勃勃,有亲切的问候声,也有响亮的读书声。
【答案】B
【解析】A.“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使用正确;
B.“刨根问底”比喻盘问追究事物的根由、底细。不合语境,此处可用“坚持到底”;
C.“沉默寡言”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使用正确;
D.“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B.“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C.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D.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删掉“是否”;C.否定不当,应删掉“没有”;D.成分残缺,应删掉“随着”;故选B。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答案】C
【解析】A“这里……像马蜂窝一样”比喻。B“狂风……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比喻。D“薄雾,像地毯一样”比喻。
6.文学常识对对碰。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答案】让·乔诺 法
【解析】略
7.综合实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里同时体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
(2)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 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 HB为 “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3)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花炮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解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本段文字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阐述一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对内容的概括,宜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即筛选出每句话的核心内容,然后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2)考查标志、图标所蕴含的寓意。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画面上的内容,包括颜色、线条、文字、图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其象征意义,最后组织语言整合作答。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8.关于《植树的牧羊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不只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稣的意思,饱含赞美之情。
B.纵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既表明“我”观察的时间之长,也表现了牧羊人植树的时间之长。
C.选文部分在塑造牧羊人这个形象时,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丰满的形象。
D.第⑥段表达方式是记叙。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从内容上说,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9.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中“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选文情节来看,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分析。(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以“我”为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D
9.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描绘高原满目绿色的景象(写出高原的巨大变化);侧面赞美了牧羊人的巨大贡献。
10.这个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凉的高原,变得树木茂盛、溪水潺潺,(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1.①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的人。如选文第③段写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
②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如选文第④段写到: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③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如选文第③段写到: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12.“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来讲述评价牧羊人的一生,突出中心;第一人称,使故事真实可信,打动人心。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D.根据“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等语句可知,第⑥段表达方式是抒情,并非记叙,抒发了作者对牧羊人持之以恒精神的赞美;
故选D。
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结合“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分析,是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结合下文“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分析,侧面赞美了牧羊人的巨大贡献。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结合第⑤段“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分析,“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③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第④段“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及第⑥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可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有毅力、坚持不懈、执着、无私的人。
结合第③段“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可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安静、不张扬的人。
12.本题考查人称的作用。
根据第①段“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第⑤段“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分析,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我”来写,“我”在文中的身份是一个旅人,一个过客,“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来到牧羊人种树的高原,目睹了高原的一系列变化。
根据第③段“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第⑤段“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分析,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我”成了一个见证人,这就使得文章所叙述的牧羊人植树的事情更加真实可信,事件真实可信才能更加打动人。
根据第⑥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分析,写“我”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牧羊人的高尚的品质也就更加突出。
13.作文小练笔
有人说:“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你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更是神秘的。只要你珍爱它,呵护它,它会让你创造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但你只要稍微不留神,它就会从你手中流逝,让你留下千古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给出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给出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点睛:启示类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ài) 帐篷(péng) 废墟(xū) 薰衣草(xu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2.选择填入横线用词最恰当的一项( )
我曾想,初到这片________的土地,牧羊人心中是否感到________?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播下树种终使荒漠变成绿洲,这份________让人多么________啊!
A.贫瘠 惆怅 坚持 敬重 B.贫乏 怅然 坚持 敬重
C.贫瘠 怅然 执着 钦佩 D.贫乏 惆怅 执着 钦佩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被人们视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现在被誉为“能源和矿产的宝库”。
B.人生的路上有时会遇到山高难攀,我们只要刨根问底,就能登上理想之巅。
C.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心地善良,为家、为孩子的幸福他愿付出一切。
D.校园的早晨,是那么生机勃勃,有亲切的问候声,也有响亮的读书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B.“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C.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D.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6.文学常识对对碰。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7.综合实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8.关于《植树的牧羊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不只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稣的意思,饱含赞美之情。
B.纵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既表明“我”观察的时间之长,也表现了牧羊人植树的时间之长。
C.选文部分在塑造牧羊人这个形象时,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丰满的形象。
D.第⑥段表达方式是记叙。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从内容上说,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9.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中“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选文情节来看,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分析。(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以“我”为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文小练笔
有人说:“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你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