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同步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同步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0:40: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灼人 厌卷 附和(hé)
B.呻吟(yíng) 突兀 嘲笑 怦怦(pēng)
C.恍惚(hū) 晕炫 逼迫 参差不齐(cān)
D.趴着(pā) 惊讶 畏惧 抽噎(yē)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小心翼翼地搬到直升机上。
B.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班主任张老师听到后哄堂大笑。
C.由轻敌造成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导致的惊慌失措,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
D.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夜幕降临,我趴在岩石上, ,害怕极了,突然,身旁草丛里发出一阵细碎的声响,我顿时 ,真想站起身来 。
A.参差不齐 神志不清 目瞪口呆 抱头鼠窜
B.参差不齐 神情恍惚 惊慌失措 拔腿就跑
C.参差错落 焦头烂额 狼狈不堪 仓皇逃窜
D.良莠不齐 失魂落魄 丧魂落魄 临阵逃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等杂志。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这糟糕局面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是痛苦的、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有自身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身的弱点、缺,点、失误相连。
A.⑤④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③①② D.⑤③④②①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8.文学常识对对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第 段,思考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读了选文后的感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几句描写景物的句子,烘托了“我”绝望、恐惧的心情。请你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烘托人物心情,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灼人 厌卷 附和(hé)
B.呻吟(yíng) 突兀 嘲笑 怦怦(pēng)
C.恍惚(hū) 晕炫 逼迫 参差不齐(cān)
D.趴着(pā) 惊讶 畏惧 抽噎(yē)
【答案】D
【解析】A.厌卷——厌倦,附和(hé)——hè;
B.呻吟(yíng)——yín;
C.晕炫 ——晕眩,参差不齐(cān)——cēn;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小心翼翼地搬到直升机上。
B.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班主任张老师听到后哄堂大笑。
C.由轻敌造成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导致的惊慌失措,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
D.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答案】B
【解析】A.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使用正确;
B.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此处用在张老师一个人身上不合适,使用错误;
C.惊慌失措:指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使用正确;
D.神情恍惚:形容人神志不清,心神不定。使用正确;
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夜幕降临,我趴在岩石上, ,害怕极了,突然,身旁草丛里发出一阵细碎的声响,我顿时 ,真想站起身来 。
A.参差不齐 神志不清 目瞪口呆 抱头鼠窜
B.参差不齐 神情恍惚 惊慌失措 拔腿就跑
C.参差错落 焦头烂额 狼狈不堪 仓皇逃窜
D.良莠不齐 失魂落魄 丧魂落魄 临阵逃脱
【答案】B
【解析】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也可指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一空:在此形容土坡上长着的树高低不齐;应使用“参差不齐”一词;
神志不清:失去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焦头烂额:头被烧焦,额被烧烂;原指作出重大贡献无人问津,贡献小的人却受到重视,后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二空:在此形容自己心神不定,不知如何是好,应使用“神情恍惚”一词;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狼狈不堪: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丧魂落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
三空:在此形容自己听到草丛里发出的声响而慌张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应使用“惊慌失措”一词;
抱头鼠窜: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失败后狼狈逃跑;
拔腿就跑:快速的迈出步伐,迅速的跑开;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躲藏;
临阵逃脱: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四空:在此形容自己本来趴在岩石上,因为草丛里发出声响,自己因为害怕想站起来跑掉,应使用“拔腿就跑”一词;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一面对二面,在“保持”前加“能否”。B缺少主语,去掉“从……中”或“使”。C“的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D正确。据此,答案为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等杂志。
【答案】C
【解析】C.该句是选择问句,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中间用逗号,所以句子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这糟糕局面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是痛苦的、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有自身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身的弱点、缺,点、失误相连。
A.⑤④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③①② D.⑤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④句总括如何面对逆境,应放在首位。下面的分析按逻辑顺序来排列,⑤句分析逆境出现的原因,③句承接前句中“弱点、缺点、失误”而说逆境下自省带给人的感受,①②句承接前句“必须迈出这一步”从正反两面说理。故为:④⑤③①②。故选C。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应为: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以增长勇气和经验。
8.文学常识对对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答案】美 莫顿·亨特
【解析】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第 段,思考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读了选文后的感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脱险。
10.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当时内心的恐惧和孤独。
11.因为一旦父亲让“我”停下来,“我”就会去想下面的路,忍不住看下面,就会产生心理反应,从而失去信心,就会很危险了。
12.示例一:无论遇到困难、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终能战胜最大地困难。
示例二:将大理想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操作的小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走向成功。(意思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选文主要叙述了“我”因为害怕不敢下悬崖(第①②段),父亲具体指导并且鼓励“我”(③— 段),“我”最终勇敢地爬下悬崖,成功脱险的故事。据此概括即可。
10.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影子拉长、太阳西下、夜幕降临,这些是对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可从“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这一环境表明傍晚将至,也表明“我”长时间处于困境之中,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和漫长,随着夜晚来临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而烘托出“我”害怕、绝望、焦急的心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父亲的出现及表现“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困做了铺垫。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 段:“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爸爸“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是因为一旦“我”停下脚步来,就会忍不住看下面的路还有多长,进行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自己能顺利下到底产生怀疑,从而失去成功的信心,很可能会因体力或心理原因而造成手脚滑脱等严重后果。因此爸爸不给“我”停下来的机会,只管一步、再一步地走下去即可。
12.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感悟启示。
结合文章内容,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从“我”的角度分析。在悬崖上,我下不来哭泣,结合⑥至 段分析,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功脱困。这启示我们,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克服紧张害怕的心理,勇于面对困难,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帮助,一步一步勇敢走出困境。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定能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从父亲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第⑥段“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第⑩段“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没有呵斥批评,而是温声鼓励“我”能做到,并要求“我”先走好第一步,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启示我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父亲应多多安慰、鼓励孩子;要给予孩子化解困难或危险的具体指导或方法,做孩子强大的后盾。
13.“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几句描写景物的句子,烘托了“我”绝望、恐惧的心情。请你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烘托人物心情,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路边的小草努力地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花儿朝我微笑,此刻,就想唱起那首歌:“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那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带着满怀的希望,带着这掩饰不住的微笑,大踏步向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能力。首先要确定想要表达的心情,再用不同环境来衬托。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营造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气氛,注意语句要通顺,文字要优美。
点睛: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