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七上语文同步高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导学预习
同步练习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让·乔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学习勾画关键语句,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
1953年美国一本杂志专题约稿“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编辑收到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植树的男人》,这是法国著名作家让 乔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心目中最非凡、难忘的人是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
Q
问题导入
让·乔诺
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成电影。
曾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了解作者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活动二
初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Q
结合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请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
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叙述的?详写了哪些内容?
音形识记
戳(chuō) 坍塌(tān)
山毛榉(jǔ) 废墟(xū)
酬劳(chóu) 水渠(qú)
缝隙(xì) 干涸(hé)
慷慨(kāng kǎi) 薄荷(bò he )
词语解释
1.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2.废墟:城市、村庄遭受毁灭性破坏而变成的荒凉地方。
3.干涸:干枯,没有水。
4.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5.不毛之地:不长草的地方。
识记字词
①那是在1913年……
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
③第三天, ……
④这样过了一年, ……
⑤从1920年开始, ……
⑥1945年6月, ……
梳理情节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梳理情节
段落层次划分
…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植树,让一片荒原变成绿洲而造福众人的故事。
梳理情节
内容概括
…
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初遇牧羊人,看到他在种树;
第二次见到牧羊人,发现树都长大了,他还在种树;
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看到种树的地方变成人们的幸福家园。
梳理情节
叙述顺序和详略
…
时间顺序,详细写了“我”三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
再读课文,分析形象
活动三
文中的“我”在这几十年里三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他分别是什么状况?他给高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表格。
梳理情节
学习提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作者三次见牧羊人,牧羊人和高原的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55岁,平和安静,一个人牧羊、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荒地秃山,干旱无比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看到溪水,树木长高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体会“变”与“不变”
变——高原变了
不变——牧羊人
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
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他的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小组合作,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并做批注。
分析形象
学习提示
通过……(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通过“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目标远大且高尚的人。
通过“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中的“热腾腾”“结结实实”“很细”等读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干净利落、做事一丝不苟的人。
分析形象
通过“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中的“挑出”“分开”“数”“拣”等读出,他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人。
通过“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中“三年”“一直”“一个人”等读出,他是一个孤独、坚韧执着、默默奉献的人。
分析形象
通过“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中的“不知道”“并不在意”“一心一意”“沉默寡言”等读出,他是一个默默付出、不计回报、不张扬的人。
……
分析形象
正面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侧面描写
一般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描写手法
评价人物
牧羊人的精神不仅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文中的“我”,勾画文中评价牧羊人的议论性的语句,看看文中“我”给予了牧羊人怎样的评价。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结尾段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评价人物
结合牧羊人的表现,你觉得牧羊人是这样的人?
Q
他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
他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
他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
植树的牧羊人
初遇
再见
最后
环境恶劣
萌发生机
生机
勃勃
顽强毅力
执着信念
无私奉献
结束语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而简洁地叙述故事。先总起议论,总述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难得的好人,然后叙述“我”三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讲述牧羊人艾力泽 布菲独自一人在荒原种树、让荒芜的高原变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家园的故事,最后结尾“我”给予牧羊人以高度的赞美,赞颂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体现了人的力量之伟大。
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这样默默植树造林的人的资料,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