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
2.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古希腊原子学说
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
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
(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会发生变化。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易失去,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易从外界获得电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8个(He 2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三、核素
1.定义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如: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为:H、H、H;碳元素的三种核素为:C、C、C。
2.质量数
(1)定义: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加起来所得数值,叫做质量数,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2)与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N。
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的互称。
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
答案:不一定,H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判断正误。
(1)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决定。( )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
(3)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
(4)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5)质量数由中子数和电子数决定。( )
答案:(1)× (2)? (3)? (4)× (5)×
3.16O2和18O2互为同位素吗?
答案:不是。16O2和18O2为两种单质分子,而同位素讨论的是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原子(或核素)。
4.已知氢元素有3种同位素,则氢分子最多有________种,有________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由于质量数为连续数(1、2、3),所以各种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应是一组连续数,最小为2,最大为6。
答案:6 5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X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2.质量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数量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例1] 已知R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能形成化合物AmRn,其中A的化合价为+n。该化合物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该同位素原子符号是( )
A.R B.R
C.R D.R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离子化合物AmRn中R的化合价为-m,其离子符号为Rm-,已知一个Rm-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其核内质子数为a-m,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m+b。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弄清粒子符号X表示的意义;二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只是最外层电子数变化(一般),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
元素、核素、同位素辨析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范围
宏观概念,对同一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同位素的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指具体的原子
特性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O、D2O、T2O)是不同的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元素不同,核素不同,且核素之间当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时,互称同位素
2.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2]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m与Sm互为同位素
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
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解析] 由稀土元素Sm、Sm可知,二者是含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其中Sm的质量数为144,中子数为82;Sm的质量数为150,中子数为88;故B、D项错;根据核素的定义“含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可知Sm、Sm为两种核素,故C错。
[答案] A
1.(对应考点一)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表示的碳原子
( )
A.核外有13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解析:C表示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的碳原子,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
答案:D
2.(对应考点一)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7N、15P、33As、51Sb、83Bi
D.只有1个电子层的原子
解析:A中18O,B中12C,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偶数,D中He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对应考点二)下列关于78Pt和78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8Pt和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78Pt和7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78Pt和7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78Pt和7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以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数目的关系。二者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故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称为同位素,A项正确。
答案:A
4.(对应考点二)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Bi和Bi是同一种元素
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解析:Bi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3,中子数=209-83=126。Bi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3,中子数=210-83=127。它们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Bi和Bi互为同位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B
5.(探究题)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D参加化学反应后所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解析:电子层排布相同是指电子层数和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均相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较少;稀有气体原子最外电子层上一般为8个电子,He最外层为2个电子,已达稳定结构。
答案:(1)BC (2)AB (3)D (4)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达到8(或2)个电子稳定结构,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所以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5)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
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
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
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
解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D
2.(2011·海南高考,有改动)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I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I的核电荷数为53
C.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解析:本题是相关同位素、核素考查。A选项中考查同位素化学性质的相同点,B选项落在考查X上,C中电子数为53,因而错,D是中子数的计算。
答案:C
3.[双选题]关于H+、H-、H、H、H五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五种氢元素 B.氢元素的五种同位素
C.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D.它们的质子数均相同
解析:氢元素只有一种,A项不正确;五种微粒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均为1,C、D项正确;H+和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离子,H、H、H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B项不正确。
答案:CD
4.科学家对中国第二次探月卫星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He,每百吨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He原子中的质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
B.3He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C.3He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3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3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解析: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A不正确。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所以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B正确。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C不正确。3He是非金属,没有较强的金属性,所以D不正确。
答案:B
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8) mol
B.(A-N+10) mol
C.(A-N+2) mol
D.(A-N+6) mol
解析:首先应运用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求出R原子所含质子数。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R2+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的质量数也是A,所以在R原子中Z=A-N。
由R2+所带的电荷数可知,R显+2价,其氧化物为RO,摩尔质量为(A+16)g·mol-1,n g RO物质的量为 mol。1 mol 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 mol,则 mol 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 mol。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13分)用A表示质子数、B表示中子数、C表示核外电子数、D表示最外层电子数、E表示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同位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某元素有无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质量数由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
(6)核电荷数由________决定。
解析:(1)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故同位素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2)元素指具有一定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3)中子数决定了元素有无同位素。
(4)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质量数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5)由于电子的得失难易程度直接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6)核电荷数=质子数。
答案:(1)A、B (2)A (3)B (4)A、B (5)D (6)A
7.(8分)填表。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
K
Al3+
27
10
S2-
16
16
12
6
6
解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答案: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
19
20
39
19
19
13
14
13
16
32
18
C
6
6
8.(9分)下列单核粒子中(其中p表示质子,n表示中子,e-表示电子)
A.12p,12n,10e- B.14p,14n,14e-
C.17p,18n,17e- D.17p,20n,17e-
E.17p,18n,18e- F.17p,20n,18e-
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
解析:质子数=电子数的是原子,故B、C、D是原子。质子数 >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则A是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则E、F为阴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属同一种元素的微粒,C、D、E、F为同一种元素的微粒。
答案:B、C、D A E、F 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