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历史同步课时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地球的历史同步课时训练(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6 09: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地球的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训练
【基础练习】
1.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该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2.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能力提升】
3.2021年5月2日上午,华南师大附中研学团队在广东省南海西樵山上发现了许多疑似化石的石头,能清晰地看出石头上动、植物的形状(如图),据专家介绍该化石为西樵山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当地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进化等具有科研价值。据此,完成下题。
(1)西樵山角石大量繁殖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对于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繁盛 B.泛大陆形成
C.海生藻类繁盛 D.被子植物繁荣
4.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 B.冰期② C.冰期③ D.冰期④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陆地总面积比较大 D.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5.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③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
C.④末期恐龙灭绝 D.⑤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2)⑤时期出现的生物有( )
①鱼类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哺乳动物
⑤被子植物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6.某地层常见下图所示种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是( )
A.第四纪 B.侏罗纪 C.寒武纪 D.白垩纪
(2)该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是( )
A.辽阔海洋 B.冷寂冰原 C.青翠森林 D.幽深洞穴
7.读图a“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和图b“地质年代表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CO2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C.植物的进化与O2含量成正相关 D.寒武纪时O2含量达到顶峰
8.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较而言,新生代早期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2)据图推测,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地质时期地球表面温度、水分和周期的变化特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该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可知,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此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
2.答案:(1)C; (2)A
解析:(1)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中生代末期,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C项正确。
(2)图中显示,新生代时期,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生物中增长最为迅速,哺乳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A项正确。爬行动物在新生代物种较少,B项错误。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C项错误。裸子植物时代是中生代,D项错误。
3.答案:(1)B;(2)C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题中化石为阿门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前寒武开始出现单核细胞,藻类。海绵等低等多细胞生物,没有无脊椎动物出现,故A项错误;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故B项正确;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末期海洋中50%的无脊椎动物灭绝,故C项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B项。
(2)根据所学可知,题中地质时期为古生代,蓝藻繁盛时期为前寒武纪元古宙,故A项错误;泛大陆形成于中生代,故B项错误;古生代海生藻类繁盛,故C项正确;新生代被子植物繁荣,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C项。
4.答案:(1)D; (2)C
解析:(1)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冰川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图中冰期④分布纬度最低,符合题意,故选D。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故第四纪冰期②时期,由于气温比现在低,山地雪线海拔偏低:气温比现在低,全球各地降水整体偏少,AB错误。气温比现在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陆地总面积比现在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5.答案:(1)B; (2)A
解析:
6.答案:(1)C; (2)C
解析:(1)古生代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是鸟类化石,最早鸟类出现在中生代;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古生代寒武纪,故C正确。
(2)读图可知该图展示的是鸟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应该是温暖、开阔而多植被的环境,故C正确,A、B、D错误。
7.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蓝藻出现的时间最早,A正确。蕨类植物出现晚于蓝藻,裸子植物出现晚于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出现晚于裸子植物。故选A。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先呈现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A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B错误。随着植物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化,氧气的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植物的进化与氧气的含量呈正相关,C正确。寒武纪时氧气含量低,D错误。故选C。
8.答案:(1)温暖湿润;
(2)新生代晚期; 古生代晚期; 元古代晚期;
(3)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波动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解析:(1)读图可知,新生代早期气温高于全球平均气温,降水大于全球平均降水,所以亲生代早期的气候特点是暖湿。
(2)读图可知新生代晚期、古生代晚期、元古代晚期气候较全球平均气温低,为寒冷期,即大冰期。
(3)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表面温度呈现出冷暖交替,周期长短不一;水分同样呈现出干湿交替,周期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