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6 09: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自然资源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有(   )
①土地 ②化肥 ③水 ④水能 ⑤阳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下表是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据此回答 2~3 题:
自然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矿产资源 森林面积 耕地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6 3 5 4
人均量与世界人均量比值 1/4 不到1/2 1/3 2/5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少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多
3.针对这一国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出行时,尽量乘坐私家车 B.外出就餐时,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C.洗手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D.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如图为近年来大城市出现的垃圾智能回收箱,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据此回答4~6题:
4.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金属矿产 C.风能资源 D.水能资源
5.利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   )
A.智能回收垃圾,人们以后可以乱丢乱扔 B.获取垃圾回收信息,出口周边发达国家
C.高科技回收垃圾,能够促进国民文化水平提高 D.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6.若在校园安装垃圾智能回收箱,需设置大回收箱的类型是    回收箱。(   )
A.纺织物 B.废纸 C.塑料制品 D.有害垃圾
 读下面“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回答7~8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7.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旱地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11.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耕地、草地 B.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 D.草地、建设用地
下表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结合表回答 12~13 题:
人口数量 水资源 耕地面积
南方地区占比 53.5% 80% 35.2%
北方地区占比 44.4% 14.7% 59.2%
12.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   )
A.人口数量少 B.耕地多、水资源少 C.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D.人均耕地面积小
13.解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南水北调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入北京后,初步缓解了北京市供水不足的燃眉之急。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上图阴影部分中,A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B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
A.河南省、豫 B.河北省、晋 C.湖北省、冀 D.河南省、冀
1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缓解下列哪个区域用水紧张问题 (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6.为保护水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是(   )
A.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 C.治理水污染 D.节约用水
  2020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据此并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很大 B.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
C.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污染严重 D.南方地区河流多,水量大,所以不会缺水
18.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 B.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C.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D.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近年来,我国瓶装水消费量增长迅速,于20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瓶装水消费国。长白山地区因拥有丰富优质的矿泉水水源,吸引了国内外资本投资建厂。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水资源状况图和我国瓶装饮用水产量前十省份图。据此回答19~20题: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资源状况
瓶装饮用水产量前十省级行政区域
19.瓶装饮用水产量居全国前十而水资源又极度短缺的省份是(   )
A.广东、云南 B.湖北、湖南 C.吉林、四川 D.山东、河南
20.吉林省瓶装饮用水产量位居前列的有利条件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B.优质水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交通运输便利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我国土地资源中可利用土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其中   所占的比重最大,有利于发展   业;而耕地仅占   ,所占比重相对偏小。(4分)
(2)林地主要分布在   、   、   部山区。(3分)
(3)由于我国   ,使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   、   、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为此,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分)
22.(2021榆次期末)[探究发现]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14分)
背景资料:某中学地理小组拟以“中国的耕地资源”为例,探究“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下图是他们收集到的“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请你和地理小组一起参加探究 活动。
探究过程
(1)地形与耕地分布(5分)
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耕地类型①为   ;②为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   一线。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   和低缓的   等地形区。
(2)气候与耕地分布(4分)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   、   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它们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有充足的   和充足的   ,有利于农作物活跃的生长。
探究总结 耕地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地形、热量、降水的影响。
迁移应用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   不足;青藏高原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光照充足,但海拔高,   不足。两地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多   (土地利用类型)、荒漠。(5分)
2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0~2010年)。
材料二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也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困扰北京的突出问题。
材料三 南、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
水资源
(1)材料一反映了北京降水量   的特点。(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京市人均水量   (填“低于”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试分析原因。(2分)
参考答案:降水较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的特点。水资源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北京位于南、北方地区中的   地区,气候类型为   。(4分)
(4)北京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1分)
(5)对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缺乏长远意义的措施是(1分)(   )
A.打深水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B.多修建一些水库,提高水库蓄水量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减少水浪费和水污染
24.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图1 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比图
图2 中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1)图1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   。(1分)
(2)图2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1分)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图3)。
(3)据图3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   (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1分)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 华北 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2分)
(5)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第三章高效达标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有( D )
①土地 ②化肥 ③水 ④水能 ⑤阳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下表是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据此回答 2~3 题:
自然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矿产资源 森林面积 耕地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6 3 5 4
人均量与世界人均量比值 1/4 不到1/2 1/3 2/5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B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少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多
3.针对这一国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出行时,尽量乘坐私家车 B.外出就餐时,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C.洗手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D.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如图为近年来大城市出现的垃圾智能回收箱,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据此回答4~6题:
4.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是( B )
A.土地资源 B.金属矿产 C.风能资源 D.水能资源
5.利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 D )
A.智能回收垃圾,人们以后可以乱丢乱扔 B.获取垃圾回收信息,出口周边发达国家
C.高科技回收垃圾,能够促进国民文化水平提高 D.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6.若在校园安装垃圾智能回收箱,需设置大回收箱的类型是    回收箱。( B )
A.纺织物 B.废纸 C.塑料制品 D.有害垃圾
 读下面“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回答7~8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7.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D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C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C )
A.①—旱地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11.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
A.耕地、草地 B.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 D.草地、建设用地
下表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结合表回答 12~13 题:
人口数量 水资源 耕地面积
南方地区占比 53.5% 80% 35.2%
北方地区占比 44.4% 14.7% 59.2%
12.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 D )
A.人口数量少 B.耕地多、水资源少 C.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D.人均耕地面积小
13.解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B )
A.修建水库 B.南水北调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入北京后,初步缓解了北京市供水不足的燃眉之急。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上图阴影部分中,A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B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D )
A.河南省、豫 B.河北省、晋 C.湖北省、冀 D.河南省、冀
1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缓解下列哪个区域用水紧张问题 ( B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6.为保护水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是( D )
A.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 C.治理水污染 D.节约用水
  2020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据此并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很大 B.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
C.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污染严重 D.南方地区河流多,水量大,所以不会缺水
18.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D )
A.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 B.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C.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D.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近年来,我国瓶装水消费量增长迅速,于20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瓶装水消费国。长白山地区因拥有丰富优质的矿泉水水源,吸引了国内外资本投资建厂。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水资源状况图和我国瓶装饮用水产量前十省份图。据此回答19~20题: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资源状况
瓶装饮用水产量前十省级行政区域
19.瓶装饮用水产量居全国前十而水资源又极度短缺的省份是( D )
A.广东、云南 B.湖北、湖南 C.吉林、四川 D.山东、河南
20.吉林省瓶装饮用水产量位居前列的有利条件是( B )
A.市场需求量大 B.优质水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交通运输便利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我国土地资源中可利用土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84.28% ,其中 草地(或可利用草地) 所占的比重最大,有利于发展 畜牧 业;而耕地仅占 12.68% ,所占比重相对偏小。(4分)
(2)林地主要分布在 东北 、 西南 、 东南 部山区。(3分)
(3)由于我国 人口众多 ,使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 合理用地 、 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为此,我国把“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分)
22.(2021榆次期末)[探究发现]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14分)
背景资料:某中学地理小组拟以“中国的耕地资源”为例,探究“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下图是他们收集到的“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请你和地理小组一起参加探究 活动。
探究过程
(1)地形与耕地分布(5分)
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耕地类型①为 水田 ;②为 旱地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 一线。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 平原 和低缓的 丘陵 等地形区。
(2)气候与耕地分布(4分)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 温带季风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它们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有充足的 热量 和充足的 水分 ,有利于农作物活跃的生长。
探究总结 耕地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地形、热量、降水的影响。
迁移应用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类型),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 水资源 不足;青藏高原地区属于 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类型),光照充足,但海拔高, 热量 不足。两地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多 草地 (土地利用类型)、荒漠。(5分)
2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0~2010年)。
材料二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也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困扰北京的突出问题。
材料三 南、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
水资源
(1)材料一反映了北京降水量 年际变化大 的特点。(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京市人均水量 低于 (填“低于”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试分析原因。(2分)
参考答案:降水较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地区分布不均匀 的特点。水资源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长江流域北界 ,北京位于南、北方地区中的 北方 地区,气候类型为 温带季风气候 。(4分)
(4)北京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1分)
参考答案:耕地以旱地为主,常受旱灾威胁,农业生产不稳定。
(5)对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缺乏长远意义的措施是(1分)( A )
A.打深水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B.多修建一些水库,提高水库蓄水量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减少水浪费和水污染
24.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图1 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比图
图2 中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1)图1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 人均水资源少(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1分)
(2)图2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或东南多、西北少) 。(1分)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图3)。
(3)据图3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 冀 (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1分)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 华北 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2分)
(5)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可利用京杭运河(已有河道)输水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