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一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1.结合表格、饼状图等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构成特点。
2.结合地形、气候图,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地形、干湿地区的关系。
3.结合实例,考查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命题角度
感知真题
(2021·晋中学业考)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2.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B
C
感知真题
(2021·聊城学业考)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被创造。读海南岛图,完成3、4题。
3.从地理视角看,南繁基地最大的优势是 ( )
A.地势低平 B.高新技术发达 C.交通便利 D.热量充足
4.“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生产力较高
B.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
C.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弃牧毁草开荒,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多的现状
B
D
链接考点
1、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构成特点:
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2.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地形、干湿地区的关系: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水田) 湿润 平原、丘陵、盆地
耕地(旱地) 半湿润 平原、丘陵
草地 干旱、半干旱 高原、山地
林地 湿润、半湿润 山地、丘陵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半干旱 高原、山地、盆地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乱占耕地、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污染等。
4.我国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新题速递
(2021·枫杨外国语质检)2021年6月25日是我国第31个“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的系列宣传活动。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和漫画,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人均土地资源充足
B.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中,①和②所占比重最大
C.③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地区
D.⑤适合发展畜牧业
D
新题速递
2.关于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
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切实保护耕地
②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③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④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考点二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南水北调工程
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命题角度
2.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 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感知真题
(2021·荆州学业考)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湖北省荆州市水资源状况是 ( )
A.丰水 B.多水
C.少水 D.缺水
2.该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
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北方多南方少,内陆多沿海少
B
A
(2021·枣庄学业考)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B.东线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
C.中线调水基本可以实现自流 D.中线可缓解西北缺水问题
D
4.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含沙量大 B.是地上河
C.水污染严重 D.有凌汛
5.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海水淡化
B
C
链接考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
(1)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措施:修建水库
(2)空间分配不均:南丰北缺。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2.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路线 西线 中线 东线
定义 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西北地区 起点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丹江口水库(湖北) 长江扬州江都
终点 黄河上游 北京 山东、天津
线路特点(优点) 水质最好,基本自流 全线基本自流 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黄河以北可以自流
线路特点(不足) 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经过人口密集区,移民多 污染严重,水质差
途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华北平原
途经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截至2021年3月2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408亿立方米。如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下列对南水北调中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上
B.经过鄂、鲁、冀、津、京五省区
C.主要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D.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A
1.(通辽学业考)日常生活中,我们①呼吸的空气 ②饮用的水 ③日常使用的钢铁工具 ④取暖用的煤 ⑤做饭用的天然气 ⑥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太阳能 ⑦学习用的纸质书本,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②⑥⑦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⑥
(北京学业考)浙江省宁波市某口罩厂从大连购买5万吨聚丙烯颗粒,用于生产医用外科口罩。读图,完成2、3题。
2.石油是( )
A.可再生的森林资源
B.可再生的淡水资源
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非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3.健康人使用后的一次性口罩属于(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4.(云南学业考)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C.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5.(牡丹江学业考)目前,不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
C.乱占耕地 D.退耕还林
(巴中学业考)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完成6、7题。
6.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
7.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东北和西南地区
8.(牡丹江学业考)我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9.(德州学业考)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示意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中线水质最好
②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
③该工程东线、中线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④中线沿途经过了四川盆地、秦岭和华北平原
⑤东线、中线都跨过了秦岭—淮河一线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10、11题。
10.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和天然气 B.水资源和电力
C.煤炭和水资源 D.天然气和电力
11.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
A.总量丰富 B.人均不足
C.地区分布不均 D.种类齐全
12.我国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水土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方水资源不足,耕地资源丰富
B.北方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丰富
C.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土地资源北多南少
D.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修建水库
(广东学业考)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全长562千米。读东江水系示意图和东江流域月均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3、14题。
13.历史上东江流域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其中( )
A.旱灾多发生在 4-6 月
B.旱灾多发生在 7-9 月
C.洪涝多发生在 4-9 月
D.洪涝多发生在 10-12 月
14.东江流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防洪 ②发电 ③供水 ④灌溉 ⑤美化环境 ⑥调节气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5.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2)横断山脉主要受来自 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湿润,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印度
草地
林地
(3)说出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规律及自然成因。
规律: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成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地形较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利于耕作;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南方降水较多(湿润区),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
(4)图中甲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红色荒漠”。分析这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力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较多,坡面水流速度快,对土壤的侵蚀力强。
人为原因:人类采伐林木、毁林开荒、采矿等行为破坏了植被,使地表裸露;同时使表层土壤的结构变得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