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小学时,就有许多同学非常喜欢生物,升入中学以后可以在生物实验室里学习了,同学们异常兴奋。你知道生物实验室是什么样子的吗?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教学过程
一、生物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生物实验室
1、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2、生物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3、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在生物实验室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为什么要严格遵守实验守则?
想一想,课前、课中、课后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在实验室里遵守实验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学生实验守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③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④实验结束时,要切断电源,水源,火源,清洗有关器皿,整理好仪器,器材,药品等,要保持室内整洁,实验课后,值日生要轮流值日。
想一想
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呢?
显微镜
放大镜
由于显微镜的出现及其发展,对科
学家观察和研究生物起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显微镜功能的不断完善,科学
家用显微镜广泛地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
物,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
显微镜的出现及其发展
显微镜发展史
英国胡克和他的显微镜,
在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把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列文 虎克发不仅仅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还是 世界上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人
虎克当年寄文章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所付的图之一。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当高能电子束穿过被检物的复型或薄膜时,由于复型或薄膜各部分对电子的吸收能力或产生电子衍射的强度不同而造成相互之间具有衬度的显微组织的电子图象,可供对被检物作研究之用。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是1932年由德国柏林大学M.克诺尔和E.鲁斯卡研制成功的。现代最好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可达0.14纳米,可摄出某些分子象或原子象。
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
细胞。从发现显微镜至今的
400年来,显微镜在许多方
面得到了改进。
教学过程
二、显微镜各结构和名称的作用
镜臂
镜柱
镜座
1、镜臂:连接镜筒与镜柱,
是握镜的部位
2、镜柱:支持镜身
3、镜座:稳定镜身
教学过程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4、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上面标有5X或10X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5倍或10倍(长短与倍数成反比)
5、镜筒:上装目镜,下接转换器
6、转换器:安装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7、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上面标有10X或45X等字样,表示物镜放大10倍或45倍(长短与倍数成正比)
1.目镜:
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
反比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2.物镜:
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
正比
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
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
600
50
15
10
3、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X 物镜倍数
如:目镜5×、物镜10×时,物象如图所示。物镜倍数不变,目镜改为15×,视野里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B
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1
呵呵呵
放大50倍,看到17个细胞,放大150倍看到__个细胞。
5
结论: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 ,范围
越大
越小
观察
1
1
放大100倍
注意: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大小、数量多少、颜色深浅的变化。
100倍
150倍
200倍
注意: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变大、数量减少、颜色变浅。
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A
教学过程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遮光器:有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一面是平光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教学过程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较大范围调节镜筒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较小范围调节镜筒的升降
转动时,逆升顺降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镜座
遮光器
反光镜
载物台
物镜
压片夹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镜臂
考考你(3页)
通光孔
当堂练
1、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_反光镜,二是将_____调大。
2、将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用线连起来。
粗准焦螺旋 放大物象
细准焦螺旋 小范围升降镜筒
物镜和目镜 大范围升降镜筒
反光镜 反射光线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暗
凹面
光圈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一、)观察时的眼睛与被观察的标本在一条通道上。即:目镜、镜筒、物镜、标本在一条通道上)
目镜
镜筒
标本
载
物
台
压片夹
通光孔
教学过程
(一、)观察时的眼睛与被观察的标本在一条通道上。即:目镜、镜筒、物镜、标本在一条通道上)
目镜
镜筒
标本
物镜
转换器
载
物
台
压片夹
通光孔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二、)标本被照亮时,才能看得清楚
因此显微镜下能观察的材料必须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称为玻片标本。
制作的用具是透光玻璃片。
显微镜下能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这样光才能透过被观察的标本。
(1)玻片标本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反光镜
载物台
通光孔
载物台
通光孔
(2)与调光相关的结构(2个)
(反射光源)
(二)、标本被照亮时,才能看得清楚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反光镜有两面
平面镜:反射的光少
凹面镜:反射的光更多, 标本被照得更亮。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遮光器
反光镜
载物台
通光孔
载物台
通光孔
(2)与调光相关的结构(2个)
(反射光源)
(调节光量)
(二)、标本被照亮时,才能看得清楚
遮光器
光圈
(调节进入标本的光量)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大幅度地调整物镜与载物台(标本)的距离)
(很小幅度地调整物镜与载物台(标本)的距离)
(3)镜头与标本的距离在最合适的距离时,标本才能被看清楚
三、显微镜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1、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的?
倒立的像
思考
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F”字的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c
左右相反
上下相反
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放大
旋转
思考
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相反
如: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白细胞如图。为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A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偏左下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上
左右相反
上下相反
目镜内看到的是:
倒像
上
上
试一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图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_______
相反
上
重复播放
上
上
重复播放
像在哪个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个方向
上
上
重复播放
像在哪个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个方向
小 结
1.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透明的物体。
2.物象是倒象,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3.物象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4.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视野中个体数越少;
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视野中个体数越多。
思考:
为什么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要同时睁开?
视野的明暗程度与显微镜的那些结构有关?
边观察,边画图
光圈的大小、反光镜用的是平面还是凹面
四、常 用 的 生 物 实 验 器 具
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P7-8)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4转)
(三)观察(5小步)
(四)清洁收镜
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
×
对光小结(4转)
1、转动粗准焦螺旋,拉开物镜与载物台距离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4、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
直至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二)对光(四转)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3、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4、一只眼向目镜内看,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渐渐拉开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5、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观察(分5小步)
(四)清洁收镜
1、取下玻片,放好。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最短
5、放回原位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都不要对着通光孔
2、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只能用擦镜纸。
六、、巩固练习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