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21:1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教学难点:
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的巾帼英雄形象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花木兰》相关文学常识
1.故事起源: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2.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3.《木花诗》的重要地位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4.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
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见课件)
三、课文讲解: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听课文朗读,划分节奏。(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疏通文意,教师总结:
(1)重点词语
唧唧复唧唧(再,又) 万里赴戎机(战事)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出郭相扶将(外城) 当户理红妆(整理)
出门看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 “火伴”)
雄兔脚扑朔(动弹)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安能辨我是雄雌(哪里,怎么)
(2)通假字
对镜帖(tiē)花黄( “帖”通“贴”,粘贴。)
(3)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指确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4)一词多义
①东市买骏马(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买)
①昨夜见军帖(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通“贴”。)
①愿为市鞍马(愿意)

②愿驰千里足(希望)
(5)成语
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四、诗歌鉴赏:
1.文章是按什么写作顺序写的?(时间顺序、地点顺序)
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
停机叹息
愿替父征 代父从军
备战出征
十年征战 征战沙场
受赏辞官
回家欢聚 建功受封
巧妙回答
双兔隐喻 比喻赞美
3.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答:重点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结束总结: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5.板书设计:
6、家庭作业
(1)完成配套作业。
(2)查阅资料:
了解“巾帼不让须眉”,查找女皇帝、 女佳人、 女才子、女英雄等。
战“役”时期,出现了那些巾帼人物,请查找资料。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
整理课文中的修辞句,进一步明确其特点和作用,加深对乐府民歌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特点的认识。
1.想想数词在诗句中的作用。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十、十二等数词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2.关于“互文”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说的是十年的征战,经历了数百次战斗,有的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有的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
思考:此类“互文”甚多,你能在文中找出几句呢?
“东市买骏马……”四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类似的语句有“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两节八句,也是重复用法。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
类似的语句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也是排比句。
练一练:
分析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形象分析:
(1)从课文的“____”一句,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____的人.
答: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一千多年来,花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二,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不恋功名、洁身自好的节操,木兰英勇善战,不恋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其三,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其四,中华民族一直有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下马有女儿的娇柔,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
课文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勇敢、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拓展学习
1.了解“巾帼不让须眉”,如你知道的女皇帝、 女佳人、 女才子、女英雄。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交流】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军事统帅,她当是第一位巾帼英雄。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统帅“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秋瑾,孙中山赞她:“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还有武则天、佘太君、杨门诸位女将等等。
说一说,疫情期间出现哪些女英雄?
3月8日,《新闻联播》播发央视快评:向抗击疫情的巾帼英雄们致敬。全文如下:
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妇女同胞,大力宣传防疫抗疫一线的巾帼典型,激励和支持亿万妇女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巾帼英雄不胜数,谁说女子不如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近两个月的鏖战中,各行各业女性同胞向险逆行,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勇敢无畏、日夜奋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勇气、担当和英雄风采!
“她”担使命!与时间赛跑、与疫魔缠斗。目前全国有超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女性占了多数。湖北“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我应该上战场”的杜富佳、金银潭医院抗击疫情一线年龄最大的护士梅芳、因公殉职的夏思思……她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她”是智慧!我们看到,李兰娟院士驰援重疫区紧密跟踪研究抗病毒药物,陈薇将军率领团队加紧研发疫苗……广大科研战线上的女性以极高的科研能力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以极强的专业能力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职业精神!
“她”有力量!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在城乡社区群防群控一线坚守,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生产,女性的身影活跃在抗击疫情的各个阵地。从两进武汉运送物资的大货车司机谢琳,到疫情期间连续38天送货的女骑手叶爱玲,再到日夜守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的建筑工人胡晓红,各行各业的女性头枕九州月、脚下一片星,胼手胝足、顽强坚守,铸就了抗疫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
建功新时代,巾帼展风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抗疫前线的每一个“她”致以崇高敬意,你们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风景!全社会都要以巾帼英雄们为榜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立足岗位、争做最美奋斗者,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我们的力量。
课后作业:
在感悟全诗内涵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情怀)
木兰形象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