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3.下表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某同学整理了我国古代的两次著名战役,空缺处应该补全的是( )
A.①涿鹿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B.①长平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D初E水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D.①官渡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5.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战役( )
A.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6.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其重要原因是( )
A.战术运用恰当 B.武器装备领先 C.袁军兵力较弱 D.袁军不习水战
7.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下列反映魏国重视农业生产的是( )
A.开发西南地区 B.发展海外贸易
C.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D.大力兴修水利
8.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C.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D.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
9.三国时,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
A.澳门 B.琉球群岛 C.日本 D.台湾
10.三国时,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灌溉的工具是(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11.有学者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恢复和发展东汉末年以来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曹丕废汉献帝,称帝于洛阳 B.孙吴开发江东,发展贸易
C.刘备成都称帝,定国号蜀汉 D.魏国实力增强,出兵灭蜀
12.《三国志》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其反映的事件
A.是我国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为曹操统一北方地区莫定了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
(1)材料一中“东汉末年分三国”,在成都建国的政权是什么?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袁军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3)材料三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此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14.历史学习的材料丰富多样。
材料一 文物反映阶段特征
①牺尊。春秋晚期青铜器,作水牛形,牛鼻上穿有一环 ②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③战国商鞅铜方量。是秦孝公在位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补全表格。
时代特征 相关史实 典型文物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生产发展
③
材料二 地图描绘历史变迁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
(2)依据材料二,给图二命名。结合所学,说出为图二所示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三 名人名言传递精神力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解释其含义。
答案:
1.A 2.A 3.D 4.D 5.C 6.A 7.D 8.C 9.D 10.C 11.B 12.C
13. (1)蜀;诸葛亮;诸葛亮足智多谋。
(2)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骄傲自满,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精诚团结等。
14. (1)战争频繁社会动乱;②;铁犁牛耕;①;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商鞅变法。
(2)赤壁之战;由分裂走向统一。
(3)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