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训练一(A卷,含各地2013年期中、月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训练一(A卷,含各地2013年期中、月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10 06: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选修4复习
专题一测验卷(A卷)
高二化学组
第I卷(选择题)
1、(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2013·北京四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也越大 C.反应热的产生是由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 D.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
3、(2013·杭州二中期中)近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导致当下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下列与治理雾霾天气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同时把煤粉碎了再燃烧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D.用新的催化剂,促使平衡2CO+2NO2CO2+N2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2013·福建高二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5、(2013·福建四地六校9月月考)在101 kPa和298 K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H2(g)+O2(g)===H2O(g) ΔH1=-241.8 kJ·mol-1
H2(g)+O2(g)===H2O(l) ΔH2=-285.8 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燃烧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241.8 kJ的热量
B.O2前面的表示参加反应的O2的分子数目
C.燃烧热是以在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定义的,则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D.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6、(2013·福建高二月考)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电子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为负极
C.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7、(2013·江苏阜宁期末)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后不能再生的电池称为一次电池,如锌锰干电池(电解质溶液中含氯化铵等)
B.放电后通过充电可反复使用的电池称为二次电池,如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
C.手机、电脑、数码相机中的可充电电池使用寿命长,对环境无害,不用进行回收
D.目前我国生产的无汞干电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危害,可以不进行特殊处理,和普通垃圾混放
8、(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9、(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
②C4H10 (g)+O2(g)===4CO2(g)+5H2O(g) ΔH=-2 658 kJ·mol-1
③C4H10(g)+O2(g)===4CO(g)+5H2O(l) ΔH=-1 746 kJ·mol-1
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 526 kJ·mol-1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
A.ΔH=-2 878 kJ·mol-1 B.ΔH=-2 658 kJ·mol-1
C.ΔH=-1 746 kJ·mol-1 D.ΔH=-1 526 kJ·mol-1
10、(2013·福建高二月考)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电解液为KOH,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生成的H2O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
B.H2为正极,O2为负极
C.工作时,电解液的pH不断减小
D.电极反应为: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 -=4OH-
11、(2013·江苏沐阳期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S(s)+O2(g)= SO2(g);ΔH= -269.8kJ/mol
B.NaOH (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
C.表示乙醇的燃烧热:C2H5OH(l)+3O2(g)=2CO2(g)+ 3H2O(g);ΔH=-1367.0 kJ/mol
D.2NO2 = O2+2NO;ΔH= +116.2kJ/mol
12、(2013·福建四地六校9月月考)电化学装置工作时,下列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的是( )
A、阴极 B、负极 C、铜电极 D、石墨电极
13、(2013·济宁任城一中9月月考)已知:H(g) + H(g) = H2(g) ΔH=-435.7kJ/mol,此热化学方程式包含的意义是
A.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分子的能量低
B.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时放出435.7kJ能量
C. 1mol氢分子分解成2mol氢原子要吸收435.7kJ能量
D. 2mol氢原子结合1mol氢分子成要吸收435.7kJ能量
14、(2013·福建高二月考)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
A.Fe -2e-= Fe2+ B.Fe -3e- = Fe3+
C.O2 +2H2O +4e- = 4OH-   D.2H+ + 2e- = H2 ↑
15、(2013·太原五中10月月考)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 (l ) == H2O(g) △H = +44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2H6 (g)+O2 (g) == B2O3 (g)+H2O (g) △H = -677.7 kJ·mol-1
B. B2H6 (g)+3O2 (g) == B2O3(s)+3H2O (g) △H = -2165 kJ·mol-1
C. B2H6 (g)+3O2 (g) == B2O3(s)+3H2O (g) △H = -2033 kJ·mol-1
D. B2H6 (g)+3O2 (g) == B2O3(s)+3H2O(l) △H = -2033 kJ·mol-1
16、(2013·福建四地六校9月月考)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起始时在阳极上不能生成O2的是( )
A.KNO3 B.Na2S C.Ba(OH)2 D.H2SO4
17、(2013·云南易门一中期末)已知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CO(g) △H1 = -110.5kJ·mol-1 C(s)+O2 (g)=CO2(g), △H2= -393.5kJ/mol 则 C(s)+CO2(g)=2CO(g) 的△H为
A.283. kJ·mol-1 B.+172.5 kJ·mol-1
C.-172.5 kJ·mol-1l D.-504 kJ·mol-1
18、(2013·云南玉溪一中9月月考)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放热最少的是( )
A.2A ( l ) + B ( l ) = 2C ( g ) ΔH1
B.2A ( g ) + B ( g ) = 2C ( g ) ΔH2
C.2A (g ) + B ( g ) = 2C ( l ) Δ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ΔH4
19、(2013·江苏沐阳期中,双选)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20、(2013·浙江温州十校期末联考)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B. 片刻后甲池中c(K+)增大
C.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D. 若甲池中溶解了6.5g Zn,则理论上乙池中产生Cl2 2.24L(已折算成标况)
第II卷(非选择题)
21、(2013·福建高二月考)将Zn棒和Cu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某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Zn棒为原电池的 极,
可观察到Cu棒的所产生现象是 。
(2)若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则Cu棒上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Zn棒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在上述两个过程中,Zn棒减少的质量相等,则(1)和(2)小题中Cu棒上所析出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22、(2013·福建高二月考)已知下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 H2O(l) ⊿H1= —285.8 kJ/mol ②H2(g)+1/2O2(g)= H2O(g) ⊿H2= —241.8kJ/mol ③C(s)+1/2O2 (g) =CO (g) ⊿H3= —110.5kJ/mol ④C(s)+ O2 (g) = CO2 (g) ⊿H4= —393.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H1, ⊿H2,⊿H3, ⊿H4的大小 (2)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的是 (3)H2的燃烧热为 ,
(4)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5)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3、(2013·江苏沐阳期中)下列四种装置中,均盛200mL的溶液。
①0.005 mol/LCuSO4溶液,②0.01 mol/LH2SO4,③ZnCl2溶液,④KCl溶液.
(1)上述四种装置中,为电解池的是 (用编号回答),装置①中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阴极: ,阳极: ;
(2)若将装置④中的外加电源拆去,用导线将两个电极连接,则Fe极上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C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3)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0.002mol电子,则上述装置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 mL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4、(2012·南京师大附中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A
B
烧杯中的液体
灵敏电流计指
针是否偏转
1
Zn
Zn
乙醇

2
Zn
Cu
稀硫酸

3
Zn
Zn
稀硫酸

4
Zn
Cu


5
Cu
C
氯化钠溶液

6
Mg
Al
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中电流由 极流向 极(填“A”或“B”)
(2)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 电极(填“镁”或“铝”)
(3)实验5 表明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二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
25、(2013·云南玉溪一中9月月考)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溶液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
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3)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5.9
25.9
25.9
29.2
3
26.4
26.2
26.3
29.8
近似认为0.55 mol/L NaOH溶液和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利用上表数据计算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ΔH=_____ ( 保留一位小数)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出的中和热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专题一A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B
C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C
B
B
A
AD
C
21、(1)负极 (2分) 有气体析出(2分)
(2)还原 (2分) Zn-2e-=Zn2+ (2分)
(3)1:32(2分)
22、(1) ⊿H3 >⊿H2, , >⊿H1, >⊿H4 。(2分) (2) ①②③④ (2分)
(3)285.8 kJ/mol (2分) (4) 1429 kJ (2分) (5)CO (g) +1 /2O2 (g) = CO2 (g) ⊿H=—283 kJ/mol (2分)
23、
24、(1)B;A (2)铝 (3)B (4)A
25、(1)C (2)D
(3)-1.4KJ/mol H2SO4(aq) + 2NaOH(aq) == Na2SO4(aq) + 2H2O(l), ΔH =-112 KJ/mol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