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6 23: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知道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4、感受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战略转移——长征原因
1928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做出了什么反应?
围剿工农红军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①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年 至 1934年 (国)50万 (共)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败
长征的原因:
1933—1934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李德
战略转移——长征原因
“左”倾错误:
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盲目冒险的错误行为。
右倾错误:
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名词释义
1、长征初期进军路线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请同学们阅读第82页长征路线示意图,讲述长征初期红军进军路线的经过,并在图上标注。
八万人
三万人
二、长征过程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毛泽东
贵 州
敌人力量薄弱
你会支持谁?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遵义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 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三人军事小组
长征时的周恩来
长征时的王稼祥
长征时的毛泽东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四渡赤水河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在毛泽东、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意义:
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红 军 四 渡 赤 水



遵义
四渡
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敌人。
意义: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飞夺泸定桥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红军胜利会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什么精神
这一场牺牲是否有价值?
5.长征意义
长征的胜利的意义
1、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被纳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主要内涵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脚踏实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一个人的长征路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人生路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走好你们自己的长征路呢?
品质良好 积极乐观 树立理想 合理规划 坚持执行
1、下图所示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曲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影响
党员人数(万)
检测提升
2、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
——(一大)中共的诞生
——八七会议
——中共七大
3.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创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转危为安
4.朱德写道:“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中颂扬的是:
A.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B.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D. 中国革命事业已取得巨大胜利
——遵义会议
5.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B.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遵义会议→古田会议
C.秋收起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A
二次达标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教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教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D
3.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经过
意义:
中央红军 严重失利,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转折点:1935年召开的 .
第五次反“围剿”
两次会师
1935年10月的陕北 会师(一、陕北)
1936年10月的甘肃 会师(一、二、四)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出发点:1934年 出发
打乱敌人追缴计划事件: .
跳出敌人包围圈事件: .
结束标志:1936年 .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会宁会师
①确立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党、红军和革命,是生死攸关转折点
③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
红军胜利
会师甘肃
概况: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改道贵州,占领遵义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