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复习
专题二测试卷(A卷)
高二化学组
第I卷(选择题)
1、(2013·浙江金华八中期末)某反应A + B = C + D 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H、△S的判断正确的是
A.△H <0 △S >0 B.△H >0 △S >0
C.△H <0 △S <0 D.△H >0 △S <0
2、(2013·北京四中期中)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C.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3、(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mol/(L·min) B.v(B)=1.2mol/(L·min)
C.v(C)=1.2mol/(L·min) D.v(B)=0.03mol/(L·s)
4、(2013·江苏南通一中月考)足量的锌粉和一定体积6mol·L-1的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够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
A.水 B.铜粉 C.CH3COONa D.NaOH
5、(201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期中)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
A.温度和压强 B.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
6、(2013·太原五中10月月考)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7、(2013·太原五中10月月考)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③④
8、(2013·舒城一中10月月考)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9、(2013·舒城一中10月月考)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
①v(A)=0.45 mol·L-1·min-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10、(2013·北京四中期中)对于某平衡体系,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改变体系压强 D.改变各组分浓度
11、(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2、(2013·江苏南通一中月考)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2 PbCrO4(s)+2H+(aq) 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3、(201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期中)可逆反应:3A(g) 3B(?) + C(?);△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B和C可能都是固体 ②B和C一定都是气体 ③若C是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④B和C可能都是气体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1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期中)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 +H2(g);△H=-43kJ·mol-1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D.增大CO的浓度
15、(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对于可逆反应2AB3(g) 2A(g)+3B2(g) ΔH > 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16、(2013·北京四中期中)2SO2(g) + 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恒温条件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起始物质的量
n(SO2) / mol
0. 4
0.8
0.8
n(O2) / mol
0.24
0.24
0.48
SO2的平衡转化率 / %
80
α1
α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 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17、(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 2N2(g)+3H2O(g) Δ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18、(2013·江苏沐阳期中)可逆反应N2(g)+3H2(g)2NH3(g),500 ℃时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1 mol N2和6 mol 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1 B.0.2 mol·L-1 C.0.05 mol·L-1 D.0.15 mol·L-1
19、(2013·江苏无锡一中期中)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13·济宁嘉祥期末)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2C(g)+xD(g) 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3
B.A的转化率为50%
C.平衡时B的浓度为1.5 mol·L-1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95%
第II卷(非选择题)
21、(2012·南京师大附中期中)⑴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⑵在温度为373K时,将0.100mol无色的N2O4气体放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立刻出现红棕色,直至建立N2O4 2NO2的平衡。下图是隔一定时间测定到的N2O4的浓度(纵坐标为N2O4的浓度,横坐标为时间)
①计算在20至40秒时间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mol?L—1?S—1。
达到平衡状态时N2O4的转化率为
②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③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测定得到的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T/ K
323
373
K值
0.022
0.36
据此可推测该反应(生成NO2)是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2、(2013·云南玉溪一中9月月考)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 ?(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 ?,其实验序号是???????? ?????????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 ?。
23、(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 =-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mol/(L·min);
(2)氢气的转化率=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1mol H2
(5)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________c2的关系(填“>”、“<”或“=”)。
24、(2013·北京四中期中)(1)对于下列反应:2SO2(g)+ O2(g) 2SO3(g) ,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如果开始时SO2浓度为4mol/L,2min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ol/(L·min),那么2min时SO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 △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3)以上反应达平衡后,若此时只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达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原平衡相比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25、(2013·太原五中10月月考)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4)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_____ v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
c(CH3OH) = _______ 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______ ___。
专题二A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C
B
C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D
C
C
B
D
B
21、⑴ C (2分); ⑵ ①0.002(2分); 60% (2分)
②c2 (NO2) / c (N2O4) (2分); ③吸热(2分);
22、(1)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1,2
(2)1,3,4,6,8;2,5
(3)温度;6,7
(4)反应物的量相同,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所以反应热相同
23、(1)0.225 (2) 75% (3)5.33 (4)CD (5)<
24、(1)2mol/(L·min);(1分) 2mol/L (1分)(2)升温;(1分)减小 SO3 浓度;(1分)(3)放热;(2分) 减小(2分) 【注】画图2分。
25、(1) C+H2OCO+H2。
(2) Na2CO3+H2S==NaHCO3+NaHS
(3) -246.4kJ· mol -1 c、e
(4) ① > ② 0.04 mol·L-1 0.16 mol·L-1·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