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物态变化 温度
液态
固态
气态
一、物态及其变化
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有什么特点?
1.1物质三态
固、液、气的特征
气 态
液 态
固 态
体 积
形 状
状 态
一定的形状
一定的体积
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一定的体积
1.2物态变化--化冰实验
烧杯和冰块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使受热均匀
化冰实验说明什么?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同一种物质的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
冬天的雾凇
清晨树叶上的露水
深秋形成大雾的水蒸气
水的三种状态
二、温度及其测量
如何准确判断物体或环境温度的高低呢?
温度: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低
温度高
×
×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生活中人们对温度最初的认识
水温判断实验
刻度
玻璃外壳
单位
玻璃泡
细玻璃管
感温泡
它的哪部分感知物体温度?
2.1温度计构造
2.2温度计的原理
放入冷水中
放入热水中
胀
缩
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C表示:摄氏温度
K表示:热力学温度
用 T 表示
单位:开尔文
用 K 表示
T = t + 273.15
摄尔修斯
1701~1744
2.3温度计单位
◆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符号:℃,读作:摄氏度)
2.4温度计上℃的规定
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0
20
40
30
50
60
70
80
90
50
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0
100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记作1℃
100
0
2.5温度计的使用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量程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1℃
~
分度值
100℃
-20℃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三、看 看量程、分度值
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二、选: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三、看 看量程、分度值
读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或者视线应与液柱的表面相平
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不能碰触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记
数值+单位
2.5温度计的使用
四、测量时注意事项:
五、读
六、记
3.2摄氏度
记作:
读作:
3.2 ℃
-2.8 ℃
负4 摄氏度
38摄氏度
38 ℃
-4摄氏度
-4 ℃
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会选: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不能碰触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会放:
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读: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或者视线应与液柱的表面相平
会记:
测量的结果应正确记录(数值+单位)
会认:
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均合适的温度计
测量前
测
量
时
做一做:下列各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1
2
3
4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温度计的不能碰触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A
B
C
俯视读数测量值偏大
仰视读数测量值偏大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家庭用寒暑表
医用体温计
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三:体温计
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有何区别不同?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量程:35℃~42℃;分度值:0.1℃;
(3)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几下,使细玻璃管里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内。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均匀玻璃管、缩口、刻度、液体;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柱无法退回到玻璃泡内,所以还指示原来的温度。
零下90摄氏度
36.5摄氏度
自制简易温度计:
小玻璃瓶
细管、瓶盖
玻璃泡
细玻璃管
人体与其他生物体一样,自身也在向四周辐射释放红外能量,因此,只要通过对人体自身辐射红外能量的测量就能准确地测定人体表面的温度。
红外测温的机理:
全球多地爆发新冠肺炎病毒疫情,
需要在公共场合快速检测出人体的温度。
用红外额温枪
测量体温(共17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工厂里铸造金属零件
课前导入
火山爆发喷发的液体,冷却后成为固体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理解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
液态
熔 化
凝 固
提问:
(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1.1熔化、凝固定义
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温度关系是否相同?
2、建立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相同或不相同?
3 、制定计划:仪器、海波和蜂蜡熔化实验
新知探究
1.2熔化、凝固特点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分别在盛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2—3次。
新知探究
1、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安装实验器材。使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
2、水浴法:使试管受热均匀。
3、烧杯下方垫石棉网,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1.2熔化特点
计时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吸热升温。
2、B点:固体
3、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过程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收热量
4、C点:液体
5、CD段:液体,吸热升温。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接各点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0.3 41.8 42.4 43.8 45.3 46.8 48.8 51 54 56 58 60
蜂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新知探究
像海波、金属等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做晶体。
像蜂蜡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海波和蜂蜡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蜂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1熔点
新知探究
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蜡、塑料、橡胶等
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食盐、明矾、水晶等
2.2物质的分类
-259
固态氢
48
硫代硫酸钠
1083
铜
-218
固态氧
232
锡
1200左右
各种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铅
1300-1400
各种钢
-117
固态酒精
660
铝
1535
纯铁
-39
固态水银
962
银
3410
钨
0
冰
1064
金
80.5
萘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在标准大气压下)
新知探究
2、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1、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EF:
物质处于固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DE:
物质凝固过程,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凝固过程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凝固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
CD:
物质处于液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2.3晶体凝固规律
2.3 熔化和凝固图象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海 波
石 蜡
AB段:固态
BC段:固液共存
CD段:液态
B点: 固态
C点: 液态
DE段:液态
EF段:固液共存
FG段:固态
E点: 液态
F点: 固态
先变软,后变
稀,最后变为
液体
先变硬,后变
稠,最后变为
固体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思考:
1、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而是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2、A、B、C三个固定支架的安装顺序
是?
3、如果正常进行实验,此实验时间将
超过半个小时,如何加快实验过程?
4、使用温度计的时候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
1、使用热水;2、减少水量;
C B A
水浴加热:使海波受热均匀
(搅拌器不断搅拌)
随堂练习
1、某同学用一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当物质的温度达到75 时,每隔1min纪录一次温度,得到下列数据75℃、77℃、79℃、80.5℃、80.5 ℃、80.5℃ 、80.5 ℃、 82℃、84℃ ,据此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如图所示是海波的( )图象,AB段表示海波是( )态,处于( )过程中。BC段处于( )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海波( )热量,温度( ),CD段海波处于( )态。在48℃时海波的状态是(
t/℃
t/min
0
A 4 9
B C
D
48
2、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 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
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3、给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当冰未熔化完之前,水的温度( )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晶体
A
等于
熔化
固
吸热
熔化
吸收
不变
液
可能是固态、固液并存、液态
随堂练习
5.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___℃,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
6.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0℃的房间里,它将 ( )
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
-20
0
C
7.在南极,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请问,在那里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气温吗?那么水银温度计呢?
8.有句话叫“下雪不冷,化雪冷”你是如何理解呢?(共31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三、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4、能通过实验,用图象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象的物理含义。
学习目标
你知道以上生活中的事例属于什么现象吗?
课前导入
1、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一、汽化
新知探究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吸热)
(放热)
(吸热)
(放热)
湿衣服上的水以蒸发的方式变成气态,而壶中的水以沸腾的方式变成气态。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3、蒸发和沸腾:
新知探究
一、汽化
2、例举实例:
晒衣服
烧水
(一)蒸发
【1】定义: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新知探究
一、汽化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1)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控制变量法是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注意
【3】蒸发过程需要吸热
实际例子
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
新知探究
1、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比如:酒精蒸发比水快;水蒸发比油快。
2、此外,水蒸发的快慢还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有关
例如:空气干燥时含水蒸气少,水的蒸发就更快一些.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只能在15℃以上才能进行
B.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只有对液体加热液体才会蒸发
D.蒸发会使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
随堂练习
D
随堂练习
2.夏天吹电扇的人感到凉爽,主要是扇来的风 ( ) A、扇了冷风 B、带走了热空气 C、降低空气温度 D、加快汗蒸发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阳光通风处 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C、在缺水地区得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D、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阳光下摊开来
D
C
【4.应用】加快蒸发
晾衣服
电吹风
干手器
晒稻谷
【4.应用】减慢蒸发
坎儿井
喷灌
滴灌
仙人掌
【4.应用】吸热制冷
退热
消暑
把温度计放在电扇前,无论吹多长时间,温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人在吹风扇时感觉凉快,是因为人的体表有汗,风扇可以加速物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蒸发变快,从而带走了人体的一部分热量,所以,人感觉到凉爽。
【5.想一想】
平时我们说水“开”了,就是水沸腾了。
使液体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液体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呢?
新知探究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二)沸腾
铁架台
酒精灯、火柴
石棉网
水
烧杯
温度计
A.自下而上
B.从左到右
组装原则:
计时器
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新知探究
【实验目的】
1)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3)沸腾后停止加热还能否继续沸腾
新知探究
1.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加热
2.达到一定温度时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①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a.温度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3.从节约能源和节省时间上考虑还需选择哪些器材?
给烧杯加盖 用初温稍高的水 适量的水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C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新知探究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2)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3)沸腾后停止加热还能否继续沸腾
理论上:停止对烧杯加热,会发现水停止沸腾
石棉网有余热且温度高于烧杯温度,水还能继续吸热
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一些液体的沸点
液态铁
液态铅
水银
亚麻仁油
2750
1740
357
287
甲苯
水
酒精
液态氨
111
100
78
-33.4
液态氧
液态氮
液态氢
液态氦
-183
-196
-253
-268.9
几种液体的沸点/ C (在标准大气压下)
小资料
新知探究
液体不同,沸点不同。
应用: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体。
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
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为什么用高压锅煮东西特别快?容易熟?
为什么探险队在高山上煮不熟食物?
【想一想】
增大液面上的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
气压低,水沸点低
食物
锅盖
放气孔
安全阀
锅身
1.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
随堂练习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辨析】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那么生活中物质能不能由气态变成液态呢?
【思考】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压缩乙醚液化
二、液化
新知探究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2、液化放热
1、气体液化的条件
新知探究
二、液化
“白汽”的形成、小水珠的出现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这些小水珠在冬天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夏天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总之出现在热的一面)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露
雾
“白气”
“出汗”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气体储运
传输热量
分离物质
1.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随堂练习
B
随堂练习
2.火箭在大气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可能使火箭头部被烧坏。在火箭头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可防止火箭头被烧坏。 其原理是 。
熔化和汽化要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
3. 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后,被风吹会觉得有些凉,这是因为( )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高
B.风把“凉”传给人体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收了热量
D.人的错觉
C
4.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D
随堂练习
5.把一根烧红的铁棍投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________后________。
汽化
液化
答:水汽化时要吸热,所以可以保护发射底架。大量的水蒸气离开水面后,再次遇冷而液化,所以有大量的白汽出现。
答:因为100 ℃的水蒸气在皮肤上要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烫得更严重。(共18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四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 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可以不通过液态,直接进行相互转化呢?
复习导入
认真阅读课本P26,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幅图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同时满箱子都是樟脑球的气味,樟脑球由原来的___态变成了___态。
2、第二幅图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___态变成____态。
3、第三幅图雪人变小,雪由__态变成__态。
固
气
固
固
气
气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态;冷却时,碘由____态直接变为____态.
气
气
固
碘晶体,紫黑色的,熔点为113.5℃,碘晶体的沸点为184.4℃;碘蒸气呈紫红色,有毒。
小资料
碘晶体
碘蒸气
碘晶体
物质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还是由固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需要放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新知探究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就消失不见
冰冻的衣服变干
冰雕逐渐变小
它们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
新知探究-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打开的固体空气清新剂越来越少
雪
雾凇
霜
它们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粒
冰花
新知探究-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冰花结在玻璃的室内(出现在热的一面)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发生了严重雪灾。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电线表面发生凝华形成厚厚的冰柱,使支撑输电线的铁塔倒塌,造成大面积停电及火车停运。
新知探究-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用久之后
升华
凝华
钨的熔点3410℃,而钨丝在发光时温度一般是2213℃-2413℃,这个温度低于钨的熔点,所以不会熔化,而是升华!
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 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灯泡内壁,在灯的内壁上又 ,即物态变化过程是先 后 .
想一想:为什么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
问:为什么灯丝不会直接熔化而是升华呢?
升华
凝华
钨的熔点3410℃,而钨丝在发光时温度一般是2213℃-2413℃
讨论交流:碘升华实验哪种方案更合理?
泡在热水中
碘的熔点为113.5℃,在加热过程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小资料
前一个方案更好。因为在火焰上加热会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汽化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而在热水中加热则一定不会超过碘的熔点,只会发生升华现象.
干冰在常温下容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干冰具有很强的致冷作用。
小资料
使食品保持低温
舞台效果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白雾”。
新知探究-生活中升华现象的应用
链接中招-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剖析图
暖流
遇到暖流熔化为雨点降落
把干冰撒入云层中,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者液化成小水珠。
小冰粒或者小水珠变大而下降。
一、升华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升华需要吸热。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华需要放热。
课堂小结
3.现象:冰冻衣服变干、樟脑丸变小、钨丝变细
3.现象:霜、冰花、雾凇、灯泡内壁变黑
三、干冰升华的应用: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
课堂检测
1.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逐渐地减小,
这是 现象。
升华
2.用飞机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在云层中播撒干冰时,会出现以下几个物态变化,其中吸热的是( )
A. 干冰迅速升华
B. 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C. 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成小水珠
AD
3.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A
4.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B
课堂检测
5.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第三题,然后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 ,并说明吸热、放热情况.
9.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1.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 卫生球变小了
3. 霜的形成
4. 雾、露的形成
5.水结冰
6.夏天衣服被晒干
7.冰化成水
8.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固放热)
(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课堂检测
7.下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春天冰雪熔化
B. 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 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夏天教室地上洒水能降低室内温度,是因为液化放热
C
B
课堂检测(共18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五节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规律,知道云、雾、露、雨、雪、霜的形成过程及其蕴含的物态变化。
2、知道物态变化在高压锅、电冰箱与航天技术等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 )
( )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吸
放
( )
( )
请说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条件。
汽化
液化
吸
放
( )
( )
放
吸
升华
凝华
知识回顾
热
热
热
热
热
热
自然现象 成 因
云 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高空的冷空气时,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雨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便会下落,当云层中的小冰晶下落时,受热 为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便形成雨。
雪 如果高空的温度降到0℃以下,那么水蒸气便直接_____成小冰晶,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雾 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形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雾。
露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花草、树叶等物体时 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
霜 霜是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 形成的小冰晶。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液化
凝华
熔化
凝华
液化
液化
凝华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的物态变化。
雨小冰晶熔化后与原来的小水滴聚合
云水蒸气液化或凝华
霜凝华
雪凝华
雾液化
露液化
冰雹凝华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的物态变化。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2.实际应用-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剖析图
把干冰撒入云层中,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者液化成小水珠。
小冰粒下落遇到暖流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珠融合变大而下降。
还可以人工消雨
3.地球上的水资源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请大家珍惜每一滴水!
二.高压锅的结构及原理
升高
高压锅易熔片起保护作用,当高压锅放气阀堵塞、超压以后,易熔片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瞬间熔化,使高压气体瞬间释放出来,避免高压锅爆炸而造成安全事故。
三.电冰箱的结构及原理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3. 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有什么特点?
蒸发器里汽化吸热,冷凝器里液化放热。
易汽化和易液化的物质。
2. 电冰箱是如何达到的制冷的目的?
四.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与助燃剂
火箭常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氧气作为助燃剂,为减小其体积,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氢气和氧气液化成液体。
2、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
“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40 ℃以下,一是 ,二是 ,三是_________。
其中,烧蚀防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 ______或______。三种物态变化都可以_____大量热量。
熔化
汽化
升华
吸收
防热式防热
防辐射防式防热
烧蚀防热
四.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其中,吸热式防热过程是通过熔化来吸收大量热量。
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液化,把热量从热端“运送”到冷端。
吸收芯
酒精
四.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课堂检测
B
1.水的三种物态变化,赋予自然界无限精彩的画面.地表水在阳光照射下________成水蒸气,轻盈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在夏天________成小水滴,在冬天则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白云朵朵.当小水滴和小冰晶聚集多了,就形成降雨和降雪.雨水和雪________成的水又流入江河湖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并吸收热量
C.使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
D.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3.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C,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此时室温是________ C。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写出引文涉及的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
48
4
固
24
液化
凝华
熔化
升华
用淘完米的水浇花(或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等)
5.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掉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
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