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训练二(B卷,含各地2013年期中、月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训练二(B卷,含各地2013年期中、月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10 06: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选修4复习
专题二测验卷(B卷)
高二化学组
第I卷(选择题)
1、(2013·浙江宁波10月月考)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的逆过程一定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能进行,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C.自发反应一定能进行彻底
D.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加催化剂的办法使非自发反应转变为自发反应
2、(201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期中)2A(g)+B(g) 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A) = 0.7mol·L-1·min-1 B.V(B) = 0.3mol·L-1·min-1
C.V(C) = 0.9mol·L-1·min-1 D.V(D) = 1.1mol·L-1·min-1
3、(2013·江苏无锡一中期中)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要正确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综合考虑反应的ΔH和ΔS。
C.CaCO3(s) CaO(s) + CO2(g) 的ΔH>0 ΔS>0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4、(2013·江苏上冈期中)要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提高反应的温度 B.增大压强C.增大盐酸的浓度 D.用铁粉代替铁片
5、(201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铁粉
C、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6、(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7、(2013·江苏上冈期中)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B.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D. 升高反应温度
8、(2013·金华十校调研)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 CO(g)+H2(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化学平衡后,在t时突然改变条件,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右下图所示,则t时所改变的条件是
A.加压 B.升温
C.增大水蒸气浓度 D.增大碳的物质的量
9、(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正、逆反应速率数值一定相等
10、(2013·舒城一中10月月考)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 ===2CO(g)(ΔH>0)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11、(2013·云南玉溪一中9月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2、(2013·江苏南通一中月考)已知反应a A(g)+b B(g)c C(g)+d D(g),右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物D的体积分数φ(D)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
A.a+b<c+d;ΔH<0 B.a+b<c+d;ΔH>0
C.a+b>c+d;ΔH>0 D.a+b>c+d;ΔH<0
13、(2013·舒城一中10月月考)在一定条件,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2(g)+yB2(g) ===2C(g)。2 s内的反应速率:v(A2)=0.5 mol·L-1·s-1,v(B2)=1.5 mol·L-1·s-1,v(C)=1 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  )。
A.2和3 B.3和2 C.3和1 D.1和3
14、(2013·北京四中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预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NH3的转化率为 A.25%       B.20%      C.10%       D.80%
15、(2013·马鞍山二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 pC (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 mol A 同时消耗q mol D;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p∶q。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③④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⑥
16、(2013·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
B.图2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C.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好
D.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
17、(2013·浙江嘉兴一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图3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B的体积分数增大,乙中B的体积分数减小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8、(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19、(2013·江苏无锡一中期中)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3·江苏南通一中月考)(双选)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xC(g) △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
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
21、(2013·北京四中期中)(1)已知: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重铬酸钾溶于水发生反应:Cr2O72-+H2O   2CrO42-+2H+,溶液为橙黄色,向溶液中滴加少量6 mol/L的硫酸,溶液呈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将NO2和N2O4混合气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将该体系升温至100oC,此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出现浑浊,下表是某同学用该反应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记录。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5
0.1
10
B
25
5
0.1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V1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V1=_________mL; ③ 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是(填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3·唐山一中9月月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填选项)。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填选项)。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 t4时刻__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
23、(2013·江西玉山9月月考)在100 ℃时,将0.40 mol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s)
0
20
40
60
80
n(NO2)/mol
0.40
n1
0.26
n3
n4
n(N2O4)/mol
0.00
0.05
n2
0.08
0.08
(1)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20 s时,二氧化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2)n3________n4(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中充入的是四氧化二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mol/L,假设在80 s时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并标明该条件下此反应中N2O4和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达到平衡后,如升高温度,气体颜色会变深,则升高温度后,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达到平衡后,如把容器体积扩大为4L,则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中“不移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4、(2013·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⑴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 。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5)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 ; t8时 。
②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25、(2013·浙江温州十校期末联考)氮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涉及物质为气态)
(1)上图是1 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 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在400℃时, 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2mol、3mol时,则该反应的v(N2)正_ _ v(N2)逆(填写“>”.“=”或“<”)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其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左)所示。从开始到平衡时,反应的平均速率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为 。
(4)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第5页下方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2kJ/mol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放热增多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专题二B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B
B
C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B
D
C
D
B
B
CD
21、(1)橙红   增加c(H+),平衡逆向移动,c(Cr2O72-)增大 3分   (2)颜色变深  2NO2   N2O4 ΔH<0;      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c(NO2)增大 
(3)①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② 10   ③ D   C   B   A  
22、(1)ACDF (2)C   B  (3)A (4)5∶6
23、(1)0.002 5  (2)=;2.8  (3)0.10 如图
(4)减小
(5)向左移动(1分) 扩大体积的瞬间,c(NO2)和c(N2O4)都降低为原来的一半,使c(N2O4)/c2(NO2)增大,并不大于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平衡会向左移动(或扩大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左移动)
24、(1)吸热 (2)
(3)K2× (4)C.E(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5)①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H2的浓度)
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体积)

25、(1)NO2(g)+CO(g)= CO2(g)+ NO(g) △H=-234KJ/mol
(2)①> ②c ③> (3) (4)A B